1996年,家住南通海安的小王(化姓)退伍后,到银行存了一笔钱当作给母亲养老的心意。然而命运弄人,小王后来却意外去世。2025年,他的母亲拿着这张存单来到工商银行南通海安奥星支行。但时隔久远,老人又记不得密码,给取钱造成了困难。3月25日,现代快报记者了解到,在上下级联动下,该行工作人员为老人成功取出其已故儿子在29年前的存款。
当天,一位满头银发的老奶奶手持一张塑封的存单,缓缓走向柜台。这张1000元存单上的日期定格在1996年,那是老奶奶的儿子小王退伍后用第一笔津贴为母亲养老存下的心意。然而,小王却因意外离世,让老母亲白发人送黑发人。
多年来,老奶奶几乎忘记了这张存单的存在,直到偶然间再次发现它,但因思念之情而迟迟未去银行办理取款手续。如今,老奶奶年事已高,她希望将儿子留下的这份心意取出来。
面对这张年代久远的存单,工商银行南通海安奥星支行的柜员深知其背后的意义,迅速将情况上报给运营主管。由于存单年代久远,系统无法查询到相关信息,且老奶奶也记不得存单密码,这使得取款过程变得复杂。
为了帮助客户解决这一难题,运营主管立即联系上级行,商讨解决方案。最终决定从档案库中调取1996年的纸质存单记录,通过手工比对的方式查找相关信息。经过几个小时的努力,工作人员从海量档案中成功找到了老奶奶儿子的存单记录。
在确认存单信息无误后,工作人员按照规定为老奶奶办理了取款手续。考虑到老奶奶行动不便,网点还安排专人陪同她办理后续业务,确保整个过程顺利、便捷。在办理过程中,工作人员耐心解答老奶奶的每一个问题,用温暖的话语安抚她的情绪。
当老奶奶接过这笔钱时,眼中闪烁着感激与欣慰的泪光。她激动地说:“谢谢你们,这是我儿子留下的最后一份心意。”
通讯员 张丹平 现代快报/现代+记者 严君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