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目新闻客户端

黎子流去世,为何引发那么多人缅怀

大众网 2023-01-06 00:19:56 阅读量:

海报新闻见习记者胡旦广州报道

政声人去后,口碑在民间。

91岁的黎子流走了,身体一直很硬朗的他,走得出人意料,走得让人不舍。

十天前的12月25日,黎子流逝世的消息传出后,太多的广州人、顺德人、江门人等等,纷纷转发怀念他的文章和视频,他生前的音容笑貌、个性金句,持续多日刷屏。

他的家乡,广东顺德,在他去世两天后,由区委办公室和区政府办公室联合发布公告:“为表达对黎子流同志的无比崇敬和悼念之情,自2022年12月28日至30日,我们将在顺峰山公园粤剧大观园粤韵升平楼开设灵堂,接受顺德各界吊唁……”

1932年出生的黎子流,已经退休26年,作为顺德县委原书记、江门市原书记、广州市原市长,逝世后被官方认定为“久经考验的共产主义战士”,在他的家乡和工作过的地方,引发哀思无限,缅怀之情,溢于言表,放眼全国,实属罕见。

黎子流,为何引发那么多人缅怀?

一周前的12月29日上午,海报新闻记者来到顺德大良,刚到顺峰山公园门口,就被眼前巨大的牌坊所震撼,它镇守在群山前,气势磅礴,是亚洲最大的牌坊,黎子流的灵堂就设在牌坊西侧的粤剧大观园,这里由他主力推动建造,门匾上的题词也出自黎子流的亲笔。

进到灵堂,黎子流的照片悬挂在正中央,他手指交叉面带微笑坐着。灵前的长桌上摆放着白菊,短桌上则铺满了鲜花。

“我在顺德生活20多年了,很多活动都能见到黎市长的身影,非常亲切,对他的印象很好,他走那天,大家都在微信上缅怀他。老市长作为顺德父母官,在他主政的年代,为顺德改革开放开先河,意识观念方面做了很好的引领。而且他活得很通透,敢于发声,敢于传递价值观,非常关心我们青年企业家的成长,我们都非常感恩。”

粤剧大观园灵堂现场,顺德青年企业家协会成员李永忠向海报新闻记者由衷表达他的悼念之情。

纵观黎子流的一生,亲民、讲真话、干实事正是他的不二法宝。

01.亲民

去年7月份,一条黎子流讲话的短视频火了。

视频里,他操着一口顺德口音普通话,自嘲“我的普通话太普通”,一边念稿一边脱口致辞,结果金句叠出,和着台下的掌声,不时拍手鼓掌,金句叠出:“人生自古谁无死,还有余热就发光”,“岁月留不住,但心境可以永远年轻……”

台下的观众被他逗得大笑。

顺德文联副主席区建恩当时就在台下,他告诉海报新闻记者,这是他第一次看到黎子流在活动发言上全程讲普通话,也是第一次看到他拿稿子,“他平常不拿稿子的”。

如黎子流自己所说,他的普通话实在太普通了。

民间,尤其是网络上流传着很多关于他的普通话“段子”。

有一次他去北京出差,服务员问:“你几楼?”

他听成了“黎子流”,立刻惊喜反问:“你怎么认识我”?

在人大宣誓就职时,他把“自觉接受人大监督”读成了“拒绝接受人大监督”;

主持追悼会时,他又把“一鞠躬”、“再鞠躬”、“三鞠躬”读成了“一支公”、“再支公”、“三支公”……

有一次,有位领导来广州考察城市建设。黎子流用普通话介绍:“这位是“搞死人”(高祀仁)同志。”领导当时一脸懵圈。黎子流接着又说:“这位是负责安保的一笼鸡(丘龙基)同志。”丘赶紧陪笑:“您好,我是一笼鸡。”

这些段子在广佛地区几乎人尽皆知,以前广州人听他发布市长令,经常笑得前仰后翻:“市长到底在讲乜?”

黎子流自己也知道这些民间段子,他乐呵呵地表示:“(这些笑话)有一部分是真的,有一部分是假的。”但他并不介意:“笑我传我的都是善意的,大笑一场,有助消化!”

不仅普通话讲得“亲民”,黎子流平常经常坐地铁,出入茶楼,和市民们随意交谈,“完全不像个当市长的。”

顺德非遗保护协会会长苏权兴回忆,1983年黎子流在江门做书记的时候,两家住得很近,但当时的苏权兴并不知道他是市委书记,只是经常看到有司机开着皇冠120从小区经过。

回到上世纪八十年代,汽车并不常见。苏权兴说,小区的小孩子就围着他的车玩,有次车没上锁,他们就打开车门拉起手刹,车子一股脑溜进了河边的竹林,车身都被刮花了,司机追究起来,原来是几个小孩调皮。

多年之后的恳亲大会,苏权兴问起这段回忆,黎子流笑着说:“记得记得,就是你们这群小屁孩!”

02.讲真话

“胡总书记,你想听我说实话还是谎话?”

1981年,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胡耀邦特意询问黎子流对香港电视的看法。

当时的顺德与内地城市不同,可以用“鱼骨”接收香港电视节目,那时中国女排正在争夺世界冠军,许多人每天等着看香港电视的现场直播。

但上级要求拆除,认为“鱼骨天线上天,五星红旗就会落地”。于是奇特的场面出现了,人们晚上装上天线看直播,凌晨又取下来,每天如此。

时任顺德县委书记的黎子流为了摸清楚情况,连续看了几天香港电视,然后向总书记说了自己的真实想法:“第一香港电视不反对社会主义,不反对共产党;第二没有“黄色”;第三外部信息来得快,有助于人民思考问题、通过电视了解世界。不过我认为它有一点缺陷就是广告太长。”

胡耀邦表示赞同,说自己在深圳也看了,觉得没什么。

从此顺德打破禁区,允许公开收看香港电视节目,这在广东是第一次。

黎子流另一次“讲真话”的名场面则是他刚到任广州时。

那时,广州人称他“卜佬市长”(卜佬指乡下人),嫌弃他没文化,不了解广州。

上任后,黎子流恶补功课,花三个月时间走街串巷调查走访,很快便敏锐地察觉到省会城市发展的滞后。

此时广州周边的“小兄弟”都借着改革开放的春风,个个生龙活虎、发展迅速。

广州却沉迷治理整顿,各行各业管得很死,氛围沉闷。

但广州不以为意,自认为是“计划经济的‘守法’模范大市,周边发展好的城市都是‘违法’的。”

作为省会城市的广州,财政收入的增长幅度在珠三角八个城市中,处于最末尾的位置。公务员收入也比珠三角下面所有的县、区要少30-40%,经济发展颓势明显。

黎子流毫不客气地指出,改革肯定要守法,但决不能守旧。广州这种所谓的“守法”恰恰就是一种固步自封的守旧。

这一句真话,对于当时刚刚上任且不被看好的黎子流来说并非易事。

为全面解放广州的思想,黎子流组织了广州历史上最庞大的考察团,带领干部们到山东、上海浦东、辽宁、黑龙江等地走了一大圈,学习、吸取这些地方改革发展的宝贵经验。

黎子流组织的这次考察,为革新广州官员的思想面貌起到了重要作用,为此后广州经济的迅猛发展荡除了意识形态的枷锁。

讲真话从来不简单,不仅需要勇气,还需要超越时代的智慧与担当。

03.“得就得,唔得返顺德”

实干一直是黎子流从政生涯的最大标签,引进外资、建大学、修地铁,件件轰轰烈烈,可以说没有他不敢想的,也没有他不敢干的。

1977年,四人帮刚刚倒台,十一届三中全会还没有召开。那个时候,人们“谈资色变”,不敢和“资本主义”沾上一点关系。

但此时文革已经结束,顺德发展刚起步,亟需外资帮助。

黎子流决心打破僵局,他要踏出这第一步。

于是他穿着中山装、解放鞋亲自接待了何贤、李兆基等“香港资本家”,询问他们对顺德发展的看法。这一会面向外界释放了顺德的友好信号,自此顺德正式打开了面向外资的大门。

1983年,黎子流调任江门市委书记。他敏锐捕捉到江门的“侨乡”优势,大力发展侨乡经济,在他上任的6年中,华侨在江门的总捐赠额超过25亿元。

为改变江门教育落后的局面,黎子流着手创建民办大学,但当时全国上下连民办小学都很少。这件“前无古人”的大事黎子流再一次做到了,他成功募得侨胞千万投资,建立起江门历史上首座本科院校——五邑大学。

后来主政广州后,首先让黎子流“火出圈”的是一句军令状——“得就得,唔得返顺德。”

这来源于他初到广州时,曾立下一年内解决“用电荒”的承诺,并保证“如果这个没解决,我自动返顺德(得就得,唔得返顺德)”。此后一年间,黎子流果真兑现诺言,成功解决了广州人民用电难的问题。

解决完这个难题,摆在黎子流面前的第二道难关出现了,建地铁。

早在上世纪60年代,广州就提出了兴建地铁,但开工又停工,反复数次没有实质进展。黎子流首先拍板确认了要兴建广州地铁项目,并主动挂帅,任工程总指挥。

涉及地铁修建的拆迁搬迁工作量巨大,黎子流便挨家挨户探访,和市民们面对面沟通赔偿问题。面对资金不足的问题,黎子流吸纳香港地铁“以地养铁”的经验,通过出让土地收益获得建设资金,陆陆续续解决了资金难题……

在突破重重困难后,黎子流终于成功推动广州地铁1号线的修建,为此后广州地铁势如破竹的发展迈出了最艰难的“第一步”。

作为改革开放时期第一批主政一方的广东官员,黎子流用出色的政绩给人们留下了极深的印象,退休后市民们遇见他,仍然会亲切地称他“老市长”、“黎市长”。

04.落幕

2022年12月28号,黎子流的遗体火化,就在同一天,他的太太邱姨也去世了。

邱姨早已昏迷多天,还不知道黎子流去世的噩耗,前一天晚上家里人惊讶地发现,已经很久没有反应的她眼角挂着眼泪,大家都觉得这是他们夫妻间的感应。

邱姨去世的时候,区建恩也在黎家,他的心情非常悲痛。回想起12月13号他还跟黎市长通过电话,黎市长让大家注意疫情,嘱咐区建恩一定要参加29号广州市振兴粤剧基金会30周年的总结大会,又说1月8号崔玉梅的大型粤剧汇演,一定要带曲艺家协会的成员去……谁能想到,最重要的他却最终缺席。

2022年8月,我的同事,海报新闻广州记者黄悦在顺德第一次见到了黎子流,那是一次群体采访,黎子流讲述了他在新时代的另一句名言:嚟顺德,一定得!

在提问环节黄悦两次递麦,都被其他媒体别掉了。黎子流注意到了这个细节,并瞥了瞥黄悦,眼神里透着鼓励:你有没有什么要问的?

结束采访告别的时候,黎子流一个一个与年轻人握手,到黄悦这里,他特意招手示意了一下,然后跟她握了一下手。这对初做记者的黄悦来说,是莫大的鼓励,印象特别深刻。

2022年的冬天,黎子流离开了人世,他的事迹像蒲公英一样飘扬在广府大地上。

顺德的年轻人说,这是我们年轻一辈永远的偶像。

责任编辑:黄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