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目新闻客户端

百廿发展史如何走近青年学子?南大教授带你《读南大》

现代快报全媒体 2024-07-05 22:37:11 阅读量:

贯通南京大学百廿发展史,校史青年读本《读南大》已成为新生入校必读品,也成为师生间传递情谊的必备品。一本《读南大》,展示了南大人踔厉奋发、笃行不怠、雄创一流的鲜活图景,记录了南大人学于斯、教于斯,景仰南大、体认南大、守望南大的生动旅程。该书问世后引起了校内外人士的持续关注。青年学子要如何读南大、读懂南大?日前,现代快报记者专访《读南大》主编,南京大学教育研究院·陶行知教师教育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王运来。

南、京、大、学、高、大、上

南京大学建校121周年华诞前夕,南京大学校史青年读本《读南大》正式出版。熟悉的南大紫色封面上,北大楼与杜厦图书馆遥相呼应,读本正中间,是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席孙晓云题写的书名《读南大》。

在近现代中国的历史河流当中,南京大学有过傲立潮头高歌猛进的壮举,也承受过逆水行舟、风雨兼程的磨砺。跨越世纪的春秋繁露、社会变迁的起承转合,锻造出百廿南大恢弘磅礴、跌宕起伏的壮美乐章。而编制这部雄浑而激越的史诗级乐章的7个饱满音符就是:南、京、大、学、高、大、上。《读南大》分别讲述了这七个字的故事:“南国之雄”,彰显南雍气象;“京华风云”,描绘百廿变迁;“大厦栋梁”,勾勒校长侧影;“学究天人”,描述大家风范;“高才硕学”,荟萃两院院士;“大爱无疆”,讴歌家国情怀;“上下同心”,揭示团结真谛。

为何以这7个字谋篇布局?要从十年前讲起。2014年,王运来首次以《南京大学高大上》为题为3000多名本科新生讲述南大百年故事。而以此为题,考虑的正是如何将南京大学的历史讲透、讲活。“南、京、大、学、高、大、上”七字,分别代表七个主题与南大历史串联,因紧扣时下流行语又通俗易懂,深受学生欢迎。这七字,也一时间在南大校园里叫响,沿用至今。

在计划编写《读南大》时,王运来考虑了很久,最终决定让这七字写入校史青年读本,以期能够成为“南雍经典”。

一部南京大学史,是半部中国高等教育史

王运来介绍,本书时间跨度大,贯通南大121年发展史,全面展示了百廿南大的人、情、事、物四个方面,可读性强,语言通俗易懂。

首开女禁、“五二〇”运动开辟“第二条战线”、拉开“真理标准大讨论”序幕……走过百廿载历程,南京大学及其前身国立中央大学和金陵大学有着诸多创举。

在本书开篇《创造中国之最》中就写道,如果将近现代中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历程视作一幅五彩斑斓的历史画卷,那么南京大学无疑为这画卷落下了一处又一处的精彩之笔。这就是南京大学及其前身国立中央大学和金陵大学在跨世纪的办学过程中创造的一个又一个“中国之最”。

6月24日,2023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揭晓,南京大学主持的三项科研项目荣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王运来说,这与南大的百廿历史也有着密切联系。中国科学社是我国近代第一个民间综合性科学团体,也是20世纪前半叶我国规模最大、影响最广的科学团体。1914年至1918年,中国科学社的重要骨干陆续学成归国,先后来南京高等师范学校暨国立东南大学(均为中央大学前身,南京解放后中央大学更名南京大学)执教。作为中国科学社社员集聚地的南高、东大,也因此被称作“中国科学社大本营”。

“我们有这么一句话,一部南京大学史,就是半部中国高等教育史。”王运来说,很多历史事件发生在南大,植根南大,引领中国。

坚守而不保守、夺冠而不夺目、平和而不平庸的南大人

每当我们仰望国旗,看那五颗金星在天空中舒展开来,内心都会由衷地涌起一股亲切、激动的暖流。五星红旗和南京大学有着解不开的历史渊源,它的设计者正是南京大学1936级校友曾联松。

无论世界格局如何演变,我们始终能在国际舞台上看到中国外交官坚持中国正义立场,维护国家利益,不卑不亢、纵横捭阖的身影。1992年毕业于南大外文系、现任中国外交部副部长的华春莹,在国际舞台上金句频出、掷地有声,尽显中国人的锐气、底气与豪气。

中央大学校长、文理大师顾毓琇,在淞沪会战爆发后的第二天,即率领中大学生到南京车站为十九路军将士开赴上海抗击日寇壮行;他首倡“非线性自动控制”,其对人类认识宇宙及其星球,作用巨大,受到美苏等国科学家们的高度重视。

书中讲述着南京大学百廿校史中熠熠生辉的报国故事,《读南大》中的前辈学人,留学归国者占八成。

王运来说,《读南大》诠释了南大人坚守而不保守、夺冠而不夺目、平和而不平庸的精神品格。一百二十年的历史中,南大人始终坚守“诚、朴、雄、伟”“诚、真、勤、仁”的精神,永葆“嚼得菜根,做得大事”的务实品格;与时代同呼吸,与民族共命运,谋国家之强盛,求科学之进步;把握时代脉动,引领风气之先,保持厚积薄发,汇聚学术强音。

青年学子如何读南大?读懂南大?

在《读南大》出版前,已有两部南京大学正史出版,王运来说,这本“故事化的校史、校史化的故事”更侧重于让历史走近青年人。值得一提的是,本书的4名副主编均是教育研究院研究生,充分彰显了历史青春感。

南京大学外国语言学研究所所长陈新仁教授说:“《读南大》讲述了百廿南大人追求真理,求知奋进,创新创造的鲜活故事,为我们向学生,向来南大学习的留学生讲好南大故事,讲好中国故事,提供了好素材。”

毕业于南京大学的韩国留学生郑美玉说,《读南大》既是了解南京大学的一个重要载体,也是认识和体味中国文化的重要窗口,对于留学生了解中国高等教育和中国文化非常有意义。

“读”南大语含双关,不仅学于南大、了解南大历史,也指得见“独”一无二的南大。青年学子如何读南大、读懂南大?王运来也给出了建议。

他说,希望同学们铭记陶行知先生所说的“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的至理名言,树立创造的信心,养成创造的习惯;希望同学们铭记先贤“优秀成就自己,卓越成就别人”的大度豁达,立己达人,止于至善;希望同学们铭记“争做第一,不做唯一”以及“立脚点上求平等,于出头处谋自由”的思想,友好竞争,共同进步;希望同学们铭记习近平总书记“求真理、悟道理、明事理”的要求,见贤思齐,力争在综合素养方面齐头并进。

现代快报/现代+记者于露/文 顾闻/摄

责任编辑:李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