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铁地产·壹站城”
第38届(2022)楚才写作大会
对特等奖候选作品进行公示
接受社会各界监督
目前,我们正对第38届“楚才”评审数据
作最后的整理归类
将于2月10日开放查询通道
具体开放时间、查询方式及操作流程
定于2月8日向社会公布
敬请关注
本届“楚才”大学组、留学生组
作品评审工作尚未完成
上述组别特等奖候选作品
公示环节将延后进行
下面赶紧来看看
第38届楚才写作大会小学高年级组
特等奖候选作品吧
05
蜗牛的抱负
小学五年级
老师总是微笑着说:“别急,慢慢来。”可转眼那个又快又好的班级高分,让她的眼睛笑成了一条缝。妈妈总说:“你最聪明!”可总对还没有熄灯的我说:“怎么这么慢?”
我的理想就是赶超他们。我在奋力地爬行,可每次看到远去的脚步,我就眩晕。
“双减”减了多少?——蜗牛的叹息。
“等我爬上它就成熟了……”
我是谁?河水倒映着我的容颜。嗯,蜗牛。
刚才应该是打了个盹,以为我出自人类,以为我是正处在一个花季的小骨朵。而此时,我背着我的书包,爬在长满荆棘的草丛中。
我要去看那遥远的阳光和比遥远更遥远的地方。
出门前,妈妈往我书包里放了一个好沉好沉的东西。她告诉我这个神秘的东西叫“抱负”,她要我背着它往前爬,爬过漫长的道路,穿过荆棘林,沿路就会在打开的抱负里发现很美好的生活。妈妈还告诉我,就算用生命作代价,也要背着抱负到达远方。我很认真地点点头。
翻山越岭,我忍受孤独。一路上,羡慕草的青翠,陶醉花的芬芳,渴慕天的广阔,感动云的妩媚……书包烦躁地重重压向我:“那些都不是你的抱负,你的抱负在我这里!”
跋山涉水,我忍受饥寒。一路上,幸遇马厩的温暖,回味蚂蚁的招待,向往高高的葡萄,醉心黄鹂的歌谣……书包紧箍着我的臂膀,发出严厉的警告:“难怪你那么慢,丢下不该你想的,你的使命在远方。”
只因我有漫长的道路,有家族的重量,所以,我的抱负,就是望不到的远方。终于我爬上了妈妈说的段落,用足腺分泌粘液,一站站打卡,一题题划线……纵横的荆棘像人类的试卷,尖锐、隐晦,把我柔软的皮肤扎得好疼。可我还是要爬,因为还有新的章节。可我背上的壳越来越重,我爬得越来越慢。
这时,我看见有几只结伴而行的蜗牛,从我身边飞速爬过。
“喂,你们怎么爬这么快?”
“谁要你背这么重的书包的。”
“那是理想抱负啊!”
“我们也有抱负,是自己想要的远方,可你的抱负是你家族的,像个沉重的包袱,你会被压扁的!快丢掉那些不适合你的东西吧!”
我会因家族的抱负死在这里?妈妈说即使放弃生命也不能丢掉抱负呀……
我该怎么办呢?
我的抱负到底是什么,我不知道。我不知壳里这令我窒息的痛苦究意会带来怎样美好的东西……我会浪费太多大好时光,死在无边的路丛中吗?属于自己的梦想?自己的?可这躯壳外的东西怎么可能是我的……我不明白。
难道这辛苦的旅程是一次徒劳,我怎么看得见阳光?前方的路为何如此漫长……我该不该丢掉一点……没人回答我,我仍旧往前爬,往前爬……
“醒醒,你书包的东西都掉了!”谁在摇晃我的身体?我费力抬头——真是打了个盹。
书包掉落在脚边,包内包外,课内课外的……拒绝选择,统统装进“抱负”的壳。
好朋友帮我清理地上的壳:“减掉你不喜欢的,不然包袱太重了!”
无知的蜗牛是可怜的。无知的人类是可怕的。
当“双减”之下还是不停刷题,当祖国的花朵都不过是笨拙的蜗牛,背着日益沉重的壳朝着一个未知的目标爬行,当窄窄的门槛将无数莘莘学子挡在门外,留给我们的,只有荆棘刺破的遍体鳞伤。
我曾问过爸爸:“为什么你总那么快?”爸爸说:“巨量防控物资分发,我只用调度。”
我曾问过妈妈:“为什么口红那么多色号,你只用14?”妈妈说:“我适合它,它适合我。”
我哑然失笑。不是所有的云都会感动成雨,不是所有溪流都能回归大河。不是所有的孩子都必须贴上“最”的标签——哪些超负荷的抱负只是强加在躯壳外的石头。(完)
推荐词:
童话、散文、记叙文杂糅的文体中,将自己对于“双减”、学业、抱负、前途等问题的疑惑、思考娓娓道来,看似从容淡定的叙述,却掩不住内心的纠结和焦虑。文中有不少巧妙的暗喻:蜗牛是“我”这个特色个体,也是一个被压得无法快起来的群体;抱负太大,最终成了“包袱”;远方、阳光、荆棘……小作者以蜗牛般弱小的“躯壳”,在应对一种强大的习惯势力和环境壁垒,显得很无助,但又不得不呐喊。蜗牛虽慢,却有自己的思想和节奏——从写作的角度来说,这也是文章和小作者本人最让我们欣赏和动容的。
(楚才竞赛委员会)
06
画心传
小学五年级
“上有所好,下必效之”。当今圣上素好丹青,天下才子无不以画作俱佳为尤。且说这一日,又见圣旨昭告天下,各地广收佳作入宫参展,遂跃跃欲试者众。
不说他人如何,单表城外青丘山中有一青丘村,村中有一个画师名唤柳林,自幼习画,十数年颇有所成。闻得圣意,自是殚精竭虑,用尽毕生所学,成就了一幅山水长卷。
画成之日,柳林细细赏之,真真是山峦挺拔,渔舟点点,好一幅江南水乡风光。那画上人若会走,水若会流,鱼若会游,堪称神作!然柳林却微微皱眉,那眉头越锁越紧,忽地一跃而起,竟将画作撕成两半。
柳林抱头痛哭道:“这画便是再好,却总无神采,画中流水若木,山无翠色,画得再好,终是无用!难道我便终老也走不出这青丘村?”
柳林抚面痛哭不已,竟昏睡了过去。
忽地,柳林却觉出有人正用手抚过面额。那手极为细软,只柳林尚在昏沉迷梦之中,却是大惊,伸手握住那手,猛地睁大双目。
眼前竟是一名柔婉的女子,不过二八年华,红裙细腰,面容生得伶俐可人。女子被柳林握住手,面上一慌,竟跪了下去,口中道:“柳相公莫怪,奴乃那青丘山上人士,为相公才华吸引,贪看相公画作,才惊扰了相公。”
柳林却心生疑问道:“青丘山上只得一个矿洞,哪有人家?且哪家女子会随意进到男子家中?”
那女子听闻,忙低头道:“果真瞒不得相公,奴本不是人,却是那青丘洞中一名狐女,因慕先生之名,特来送上这个。”女子说完,双手奉上一物。柳林接过来细看,大惊道:“这便是传闻中的青丘画料?此乃天下画师倾尽家财也得不到的宝物,只因你等青丘狐女拼死相守,亦是青丘千年至宝,你怎肯给我?”
狐女抬头,一双眸子青澈如水,面上笑若桃花:“正是奴适才所言,仰慕先生才华,见先生正为青山翠色、流水无魂烦扰,特来送上。只是……”
狐女欲言又止,却是一双美目望着柳林。
柳林看着手中的青丘画料也皱了眉。
他二人都知道,只有这一点画料不够!
狐女道:“我族中还有许多画料,只族长九尾狐看得严实,且法力无边,我偷不出来。除非……”
狐女不言,却又看向柳林。
柳林眼见画料只差一点,如何肯舍?忙急问道:“你且快说!”狐女这才道:“除非你盗得南山之玉给族长,他定愿以画料交换。”柳林却一脸疑色道:“你既说族长法力无边,缘何不自己去盗南山之玉?”
狐女却是微微一叹道:“相公有所不知,南山守玉之兽名唤狮吼,专治我妖狐族,我等一近身,它便能嗅出,如何盗玉?但那狮吼却嗅不出肉身凡胎之气,相公若去,只不惊动它便能盗出。”
柳林听闻,目中放光道:“果真如此?”狐女点头,又以目光示意柳林手中画料。
柳林哪里经得住画料的诱惑,便道:“三日之后,你来取玉。”
狐女闻得,纳头便拜,柳林忽地问她:“你名唤什么?”狐女一怔,道:“我家中行七,却无名姓,相公唤我小七便罢。”柳林却摇头道:“人怎能无名,你生得面若桃花,清莹如玉,若我将玉取来,便让你们族长许你名字作‘玉成’可好?”狐女听得此言,抬头看向柳林,眼中竟隐隐有泪,道:“先生竟将我当作人,自小族中无人如此待我,便是家中父母手足也不过对我呵斥打骂。”狐女说着又哭,却是躬身退出柳林书房。
不说柳林,单说狐女小七出了柳家,转到一处无人处,轻轻拍掌,竟凭空现身几名女子。小七上前拜道:“姐姐,那柳林已同意去盗玉。”一名红衣女子拍手道:“甚好甚好!我等便能吃他的人心了!”小七一听大惊道:“姐姐说甚吃人心?”旁边另一女子道:“小七是个呆子,哪个要什么南山之玉,我等姐妹要吃他的人心修为。”又转身问旁人:“只是,我等修为要取那小画师之心易如反掌,姐姐为何让小七如此费周章?”
姐姐道:“你们懂什么,若我等杀他,便坏了我等道行,那狮吼杀他便无关了,偏偏那狮吼不好人心,正好顺了我们的意,我们只等捡现成的岂不妙?”
众人听了皆拍手称好,唯有小七面上一阵惊惧,眼中含泪,众人走时,她竟半天迈不开步子,眼中留恋地看向柳林居住之处。
三日约期说到就到。小七捧了画料匆匆来寻柳林,却见他正坐在房中,面色无异,见到小七来更是笑意盈盈。小七有些疑惑,但见到柳林无事,心中一喜。她捧上画料道:“先生,画料在此,先生再不要去南山取玉了。”
岂料,柳林却取出一件东西,正是南山之玉。小七大惊,忙问道:“先生没有遇到狮吼?”
柳林却面色淡然道:“遇见了,你不是告诉我,只要不惊动它,便能取玉?”
小七一听,欣然道:“先生躲过了那兽,取得了玉!真是洪福齐天,如今又有这画料,先生的画定能夺魁!”
却在此时,柳林蓦然起身,小七这才看见柳林的胸口衣衫滑落,竟出现一个大洞!小七惊呼,泪如雨下!
柳林闭目道:“小七,错不在你,狮吼许我自选。若将心给你,能换得画料,我此生于愿已足。”
小七大哭道:“先生不必以心换画料的,我原本可将画料给先生,告知一切的,是我……”
柳林却抚去小七的泪道:“若没有我的心,你家中姐妹如何肯放过你?”小七一怔,终明白柳林之心,更哭得惊天动地!
是年,送入宫中的画作中,有一幅画山青得滴翠,水绿如明玉,更奇的是画中一男子笑意温婉活如真人,女子红衣细腰面如桃花清莹如玉。传言有人在夜里皎皎明月下看见画上男子与女子相拥,男子唤女子“玉成”。(完)
推荐词:
一个凄美的情爱故事,颇得中国古代神怪小说的意韵。
文章没有如大多数同题作文那样设计与九尾狐的纠缠打斗,而是将材料中的九尾狐淡化为《聊斋》里一位美丽的狐仙,然后演绎出一则“才子佳人”“舍身取义”“英雄救美”的故事。看以另辟蹊径,其实也是忠实于中国民间传说的经典主题。
小作者应该熟读“聊斋”“红楼”“水浒”等明清小说,从文中遣词造句的味道可以看出积累、模拟和内化,于是这篇“小学版”的《聊斋志异》有板有眼,触动人心。
文中两处有瑕疵或值得商榷:一是柳林与狮吼的遭遇交代不清;二是最后的描述中,一幅画中的山水和人物不可能同时纤毫毕现。
(楚才竞赛委员会)
07
还记得我吗?
小学六年级
牙牙学语,艰难站立,勇敢前行,过去的我如时光碎片,如沧海一栗,逐渐模糊,如今的我却是由无数过去的我拼凑而成。而未来是快乐的我、自在的我、奋发的我?未曾可知,但毕竟少了哪一个我都不会完整。到时候我是否还记得现在的我呢?
嘈杂的大厅,盯着悬挂着的叫号屏幕,我和妈妈坐立难安。足足等了两个小时。
市儿童医院,人山人海,熙熙攘攘。
在这个科室门口,我看到不少和我一样背着保温袋的大人和孩子,他们和我来这是一样的目的吧?
等待着,人来,又人往,终于轮到我们,妈妈捶了捶直不起的腰,拉我蹒跚地走进了专家诊室。她拿出一沓抽血检测报告递到医生面前:“胡主任,这是三个月前的检查报告,您看看。我们已经治疗一年了,您说满一年要做详细检查的。”“哦,对。我给你们开好检查单,小朋友没吃早饭吧?抓紧先抽血,然后吃点东西,再检查剩下的项目。”饥肠辘辘、头晕眼花的我赶紧附和着点头。
两个小时的漫长等待,在这一刻终于拿到了医生开的检查单,交了不菲的检查费,繁复的检查拉开序幕。我和妈妈两人在医院一楼、二楼的抽血室、B超室、CT室辗转回旋。
本来抽完血,我想去找个地儿坐着喘口气吃点东西,谁知妈妈眼睛一瞪,教训道:“你看每个检查室都人满为患,等你悠哉游哉吃完了,那么多检查不得拖到明天?我们来一趟多不容易,一大清早拦的,跨几个区,的士费都要大几十,时间成本、经济成本不允许我们慢慢来,今天一定要检查完。你就在一楼大厅的中百罗森买个包子吃好了。”妈妈说得斩钉截铁,十足一个冲锋陷阵的勇士。我虽极不情愿,但妈妈毕竟是为了我,只有无奈妥协。
我真佩服妈妈,此刻,她又化身为时间管理大师,拽着我飞奔进不同检查室,先扫到号码再估算时间,然后让我分工协作,我们就像战士在战场上左突右冲。
到底是些什么检查?这事要从一年前说起。
我发现妈妈那段时间看我的眼神总是阴晴不定、耐人寻味。她时常将目光锁定在我头顶。
那日,妈妈欲言又止:“峰峰,你在班上……”“怎么了?妈妈,你到底想问什么?”
“你在班级的队伍里站第几个?你们是按高矮站吗?”我无言地叹了口气。“别叹气了,找时间我带你去医院咨询一下,我们努力一把。”
我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努力?努力什么?怎么努力?”
“基因太强大了,爸爸妈妈的基因在你身上延续,烦恼也在延续。你知道妈妈过去最大的烦恼是什么吗?妈妈小时候因为个小,被幼儿园拒收,你外婆愁了好久,后来一路成长包括找工作也因个子吃了不少亏,现在我付出再多也要为你逆天改命!”
“逆天改命”这四个字,振聋发聩!
可是爸爸有不同意见,他说妈妈这么做是违反自然规律,非常不好。我一时不知听谁的。
后来架不住妈妈的游说,爸爸也希望我能摆脱身高的烦恼。最终,妈妈行动起来,带我到市儿童医院,从咨询开始,住院体检,确定治疗,落实方案,复诊……一步步,一环环,再辛苦也不退缩。
我有时很矛盾,这样频繁地跑医院,还要每天临睡前雷打不动地给自己注射一针生长激素,别看小小一支,价格高昂,是爸爸妈妈定期到销售商那里买来,用保温袋装好,宝见似的一路背回来,再放进冰箱仔细储存。
日复一日,现在想想,我身上已经扎过三百多次,名副其实的“千疮百孔”,但是转念想想自已这一年来个子“蹭蹭”地增长,眼见着追上了一个又一个小伙伴的个头,我唯有默默执行妈妈的决定。
一日奔波,检查完毕后,又过了几月,我们带着全部的检查结果再次走进再熟悉不过的诊室。医生拿着一摞单子,翻来覆去看了几遍,妈妈脸上现出焦急:“是有什么情况?不应该呀他这一年长高了不少,都挺正常的。”医生并未回应,只对我说:“脱下裤子,给我瞧瞧。”然后他又拿出一串大小不一的珠子,在我“丫丫”处比对了半天。我心里忐忑,妈妈也在一旁若有所思。
“他这一年骨龄长太快了,有早熟的迹象!”医生的话犹如晴天霹雳,妈妈愣住了。我虽然没明白,但也知道不是好消息。我们所有的努力都是白费的吗?妈妈脸色煞白,“孩子打了这么多针,花了这么多钱……”
“你打这个针是要和他的基因对抗,可是骨龄超速增长,这是它在阻挠你们。”
“还有什么办法吗?”妈妈心有不甘。医生说:“你别着急,这种情况也不是个例。你们可以跟着打抑制早熟的针,每月一针。”
还要打什么针?我倒吸一口凉气:是不是有些东西是在我妈妈肚子里就注定好的,想改变难如登天,妈妈说的逆天改命真的能成功吗?
回到家后我们召开家庭会议,爸爸犹疑,妈妈却希望放手一搏,她说开弓没有回头箭,不甘心半途而废……而我,想起了爸爸一开始的意见。
人生总有烦恼,我们无法做到十全十美,是不是尊重生长的规律,顺其自然才是最好的选择?
不知道今天的选择会造就未来怎样的我,也不知道多年后的自己是否还会记得,现在面临两难选择的我。(完)
推荐词:
写法比较独特。自己当下的烦恼、茫然和对未来的设想、忐忑交织在一起,不知现在的这些“努力”会造就一个怎样的自己,那个将来的“我”是否还会记得儿时的“冒险”。从经验来看,文章材料应该是成品或半成品,但小作者很巧妙地和命题圆通了。
抛开是否完全切题的争议,文章本身无可挑剔。那些画面感十足的细节,几乎情境再现的对话,以及带点淡淡忧伤的叙述,读起来都让人感动。
可怜天下父母心,但孩子是否需要成为自己遗憾的代偿?能否承受“逆天改命”的实验?也许未来皆大欢喜,但至少现在,懵懂的少年被裹挟其中,无法选择,却充满忧惧。这不仅仅是一个“尊重规律,顺其自然”的问题。
(楚才竞赛委员会)
08
泥土伴我成长
小学六年级
“砰——”一颗大枣砸到我的头上,我“哇”地哭了起来!
在武汉植物园一棵枣树下挥舞竹竿的爸爸怔住了,隐约还有泪光。过了很多天,爸爸才说起打枣,那一刻他发现女儿“本质”上是城里人了,在他小时候爷爷打下大枣雨点般地落在他的头上,收获的是一片充满泥土气息的丰收的欢笑啊!
这种“城乡差别”,我之前也能感受到。爸爸一般不讲他的童年故事,或许山区泥土里的童年如陈年的腌菜,对亲历者苦涩中饱含经久难忘的味道与芳香,对于闻所未闻的我们或许是一道黑暗料理呢!比如,某日我坐在一架钢琴前演奏,爸爸说他会拉二胡!
当我眨巴着眼睛想听听爸爸怎么拉二胡时,他开始讲述怎么跟爷爷进山去捉一条蛇,剥下巨蛇的蛇皮之后,再去寻找一根粗大的毛竹,选取一节制作成琴筒。琴弦是两根粗细不同的钢丝,弓子则是一把马尾毛。在爷爷手把手的教导下,爸爸似乎没过多久就能演奏了……乖乖,这些事听起来那么遥远,脑补的细节太多了!
去年,“双减”来了,很多家庭担心孩子后面的学习问题。我的爸爸却是高兴的,“既要会学,还要会玩”是他的教育信条。他总担心我在学业的各种字符间、城市的霓虹间,渐渐忘记了脚下的大地,不知道麦浪是不是浪,不知道远山是怎样的黛。
这一年,在美丽的神农架大九湖落水孔,爸爸带头光脚下水,当然我是第一次在野外捉到了小鱼。在鄂西北山路上的杉树林间,爸爸骗我徒手去捉地上鲜艳美丽的“毛辣子”,若非爷爷及时一声惊呼,我的手肯定要红肿成小馒头。在蜿蜒的东湖湿地池塘间,爸爸带我大半夜去聆听大自然的声音,学会了分辨青蛙和癞蛤蟆叫声的细小区别。
不用在各个培训班之间奔波的周末,我在东湖绿道悠闲步行,突然旁边一个蛇形指示牌吸引了我:小蛇会不会顺着木头爬到栈道上来?小蛇是毒蛇吗?如果被咬了怎么办?我正打着哆嗦,却发现爸爸跳下栈道,不久后摘到了我不认识的小草,他将草夹在两个大拇指中间,轻轻一吹,发出清脆的声音来!我赶紧也采来小草,吹奏起来,都忘了我刚才憋出剧烈的咳嗽,前一刻仿佛在维护丛林的秩序。
进入高年级后,我的学业渐渐重了,网课学习也有许多不便。我每天清早独自做核酸、买早饭;网课期间,我每天安排作息,作业按时完成;朗读的时候,我还会体会那些语音中的故事和画面,仿佛身临其境。在班上我是遵守规矩的好学生,也是老师的金牌小助手……
爸爸看在眼里,有许多办法给我减压,有许多方法让我找到新的“才华”。最近,爸爸鼓捣了满满一后备厢的户外用品,只为周日带我去享受阳光、草地和野餐。不知不觉间我学会了羽毛球、桨板、滑雪等运动,登山、摄影、长距离骑行也是很棒的。报名参加区里组织的少年宣讲团、义务讲解员、楷模与少年等活动,我也很出采。
偶尔看到我为数学题抓耳挠腮时,爸爸又活跃了。我规规矩矩地演算,卷面清晰明了,会使用很多种公式的口诀,还掌握了许多爸爸不知道的燕尾模型或沙漏模型。可爸爸经常不屑一顾,总是教我用各种方法估算,教我徒手画图,力争一下把题目“蒙”对,至少也要找到解题方向,然后再用正规演算。还别说,这方法真管用!至今我还在用“吹一声哨抬一只脚”的方法,给小妹妹讲“鸡兔同笼”……
一个生在山区的应试教育的漏网之鱼,一个长在城市“双减”之下的勤奋少年,一次又一次地打开脑洞。在家庭和学校的配合下,脚踩在真实的泥土之上,我觉得自己在不断变得“强大”。(完)
推荐词:
很正能量的文章,也有着很多家庭羡慕的亲子关系。
“双减”之后,农村出身的父亲让小作者更多地亲近自然,贴近泥土。是的,小苗要长成真正的大树,哪能养在温室里?哪能“无土栽培”?
小作者语感很好,用词也比较讲究,开头几段尤其有味道,后面持续有珠玑亮点——这让基本没有曲折的故事,基本都是叙述表达的这篇文章,同样拥有感人的力量。
好文章不是一个模式、一种风格——只要是个性化的真诚表达,就能被欣赏。
(楚才竞赛委员会)
09
妈妈与外公
小学六年级
“贝贝,喝豆浆了。”夕阳西下,我在村西头的河边,忽然听到一声可以穿透时空的呼喊,浑厚有力。
我立刻起身,火速朝村头狂奔。
“多不卫生啊,灶灰都糊上面了,孩子吃了拉肚子咋办?”
“少来,你从小到大不就吃这个长大的吗?”
还没进屋呢,就听到了妈妈和外公的争论。每次回到江夏外公家,这样的争论总是持续不停。
我可是不敢参战,外公的大嗓门在村子里可是出了名的,妈妈也是遗传了他大嗓门的特点,两个人“棋逢对手”。我从门缝往里看,外公都懒得抬眼看妈妈,一边从热气腾腾的锅子里一勺一勺地盛着豆浆,一遍唱着小曲,嘴角边的八字胡,还一颤一颤的。
旁边的妈妈急红了眼,不停重复“这么多的锅底灰”,但是眼睛却不自觉地看向这口香气四溢的大锅。
外公盛满了一碗,又拿出一个扑满灰尘的陶瓷罐子,用一把已经不知道是黄色还是白色的勺子挖了三大勺白糖,端起来,凑到嘴边闻一闻。几滴豆浆的浓汁滴落在他的手指上,他还伸出手,往嘴里一嘬,闭上眼睛,似乎非常享受这个味道,这可急坏了旁边的妈妈,她直摇头,却又无能为力。
“来了”,我看“火候”差不多了,从门后蹦了出来。
“哇!我最喜欢的豆浆!”我端起外公刚才“嘬吧”的那一大碗就准备一饮而尽。
“放着!”妈妈终于憋不住了,一声呵斥,吓得我端着豆浆的手都颤了几颤。
妈妈急红了脸,她的手快指到我的鼻子尖了。我吓得赶紧放下来。
“去,洗手,手洗干净了再喝!”
“哪那么多臭讲究,我这一天到晚不洗手也没见得病!”旁边的外公按捺不住了。他瞪圆了双眼,端起我放下的碗,递到我的嘴边。一股浓浓的香味扑鼻而来,我感到鼻子一激灵,几滴仙水不由自主地落下来。
“喝!”没等我把涎水吞回去,外公一声呵斥。
“你敢!拉肚子了自己去打针!”妈妈不敢看外公,却冲着我大喝。
我吓得跑回了厨房,拧开水龙头开始洗手。
“唉!”随着外公的一声叹息,这一局,以妈妈胜出结束。
在我的记忆中,外公和妈妈只要一见面,两个倔强的人都会发生或多或少的争论,两个人都各有千秋。外公嗓门大,妈妈道理多;外公行动胜于言语,妈妈喃喃细语可以水滴石穿;妈妈每次都能唱着胜利的战歌,外公几乎每次都是心有不甘……
可是那一天,妈妈却是心甘情愿“输”给外公。
2021年寒假,我跟着爸爸妈妈回去看外公,到处找不到他。后来发现他一个人站在院子里,拿着一个圆形的簸箕,倒扣在一个树桩上,围着树桩打转转。大家都不知道他在干啥,喊他也不应,可是那记忆中转了一千遍一万遍的动作,我再熟悉不过了——他是在给我磨豆浆。我的眼泪瞬间就蒙花了双眼,因为昨天晚上我打电话告诉外公,我要回来想喝豆浆。但是不明白,为什么他听不见我们所有人的呼喊了。
“外公查出了阿尔兹海默症……”妈妈眼里含着泪,不敢相信眼前这一切。
听叔叔伯伯说,外公经常是突然不记得周围人是谁,也有时候会不辞而别。但是他一直记得的,竟然还是给我磨豆浆。
我看着外公花白的头发,鼻子一酸。院子里,到处是外公扯下的树枝,还有簸箕散落的枝条,要是平时,妈妈早就开始尖叫了,可此时,她却沉默了,任凭一屋子的土灰四处飘扬,不要我躲,也不让外公停下来,只默默看着外公。
外公对着空的磨盘磨了一阵,拿起一把干草,走进了厨房。一次、两次、三次……点着火把,颤颤巍巍的手却不听使唤,怎么也点不燃,他倔强地一抿嘴,用劲地把火柴往边上一扔。
妈妈依旧无动于衷,只是眼睛眨也不眨地盯着外公。
火柴落地的瞬间,突然几个火苗窜起,眼看熊熊大火就要开始燃烧。妈妈一个健步冲上去,脱下自己身上那件不便宜,平时特别爱惜的大衣,往地上抽打。一边的外公看傻了,以为妈妈要打他,抱着头蹲在屋角,可怜巴巴地望着妈妈,像个做错事的孩子。
火苗灭了,妈妈再也忍不住了,她一把抱住了外公。“爸!”妈妈嚎啕大哭。
外公眨巴着眼睛看着妈妈,长大了嘴巴。
“我再不烧火了,梅梅不哭,乖乖乖!”外公抱着妈妈的头,突然亲了一口妈妈的额头。
“爸!”妈妈哭得更厉害了。记得妈妈说过,小时候妈妈做错事情了,外公就会在她额头上亲一口。“爸,以后您爱干啥干啥,我再也不会唠叨了!”
说来也怪,以前在一起就不安宁的妈妈和外公,从那以后再也没有发生过争论。每次,只要外公嗓门一高起来,妈妈就自然而然“理论”:“只要老人开心,年轻人输一点又何妨?”现在这句话成了妈妈的口头禅,而这份情意,也随着记忆中外公亲手熬制的豆浆浓香,在我们一代两代人之间传播。现在的我,也很少跟爸爸妈妈顶嘴了,只要爸爸妈妈安心,我,“吃点亏”又有何妨?(完)
推荐词:
两代人之间一辈子相爱相杀,相亲相怨,最终都归于理解、包容、和谐——这是很多中国家庭的通常生态。外公暮年的真爱,看似落在外孙女身上,其实何尝不是对女儿的表达呢?
对比、变化、转折,这些好故事的元素在文章中自然呈现,和情节推进、人物对话有机融合。而外公得病后那个怪异的举动、像做错事的孩子一般的反应,将全文的情感推向高潮,前半部分的“硬”也迅速变成柔软。
文章结束的提炼和延伸,让本有些悲调的故事最终有了“喜剧”的效果——三代人之间的和谐,是中国人最大的“喜”。
(楚才竞赛委员会)
10
爸爸与奶奶
小学六年级
五岁起,一场疾病带走了妈妈。
妈妈在我的脑海里是个模糊的身影,是爸爸和奶奶陪着我一路长大。祖孙三代住在六十平的房子里,有欢笑,有泪水。奶奶常常搂着我说,如果有一天,她走远了,最舍不得的那个人就是我。
我才不管那么多,我要陪着你们一起走到永远,永远……
奶奶只有爸爸一个儿子,虽然平时总有唠叨,但我能感受到奶奶对爸爸的爱是深沉的。无论严寒酷暑,奶奶永远是我们家起得最早的那一个人。她把家里收拾得井井有条,伙食安排得妥妥帖帖,让爸爸能安心上班,我能专心学习。
爸爸是个快递员,每天风里来,雨里去,特别辛苦,奶奶看在眼里疼在心里。爸爸天不亮就要出门清拣要运送的包裹,所以每天清晨我家厨房的那盏灯永远是最先亮的,奶奶一定要让爸爸吃上她亲手煮的鸡蛋面条才能出门上班。
奶奶很是细心,但也很唠叨,我和爸爸有时都会躲着她。她每天都会询问爸爸的工作情况,她老说:“你爸这个人心善,就是嘴太笨。”
这不,上周我们小区发生的一件事还真证明了奶奶的话。由于武汉疫情形势严峻,我们小区临时静默三天,这样小区邻居买的菜无法及时送到他们手中。一位大爷急了,打电话给爸爸,让他马上送菜过去。爸爸解释说不是不送,而是物流中转出了点问题,菜还没到驿站。大爷根本不听这个解释,直说一定要投诉爸爸。奶奶在一旁听到了,抢过电话:“大爷,现在路段管控,菜真的没到,这样,你家在几栋几号,我把我家的菜给你送点先救个急吧!”没想到大爷一时语塞竟挂了电话。奶奶赶紧把家里仅剩的一点小白菜和西红柿装在袋子里,让爸爸查到大爷的家给送过去了,爸爸也舒了一口气,奶奶说:“谁都有个急事,咱们能帮就帮吧!”
那一瞬间,我觉得奶奶太牛了!我朝奶奶竖起了大拇指,然后三个人会心地笑了。
说起奶奶的心事,莫过于她走后,不放心我和爸爸没人照顾,所以奶奶托了很多人给爸爸说亲。这不,听说今晚有一个阿姨要来我家吃饭。奶奶一大早就准备好了好多菜,在厨房里忙得不亦乐乎,我听到爸爸说了一句:“算了吧,现在这样也不是不好。”奶奶厉声道:“你懂什么!没个女人还叫家吗?”爸爸没再吱声。
雨淅淅沥沥地下个不停,“滴滴哒哒”打在窗台上,我心烦意乱。听人说“有后妈就会有后爸”,班里有两个同学都说他们后妈不好,让我不禁后脊背发凉。
趁着他们在厨房忙碌,我拿了把伞跑出了家门,雨越下越大,我也不知道该去哪里,就站在了一家超市门口避雨。由于穿得很少,天气越来越冷,我缩成一团。这时,超市出来一位姐姐,她冲我看了看。“小河,你在这里干啥?还不回家?”原来是我们一栋楼的姐姐,她给我爸爸打了电话。不一会儿,大雨滂沱中,两个熟悉的身影出现在眼前,虽然打着伞,但是爸爸的后背还是湿了一大片。奶奶心疼地拉起我,责怪道:“这么大雨,干嘛乱跑?”我委屈地哭了,爸爸似乎读懂了我的心思:“阿姨今晚不来了,她临时有事,我们回家吧。”看着爸爸湿漉漉的背影,我觉得很对不起他,不该这样。
爸爸和奶奶是我生命中最重要的人,她们爱我,我也要让他们更幸福。等他们睡后,我偷偷拨通了阿姨的电话……(完)
推荐词:
很多老师、家长说起“楚才”,经常会提及“悲悯”这个词。这篇文章取胜,并不完全是因为评委们的悲悯。
奶奶和爸爸两个人物,刻画得很形象,个性鲜明。我们在很多同题作文里看到了两代人之间的差异、矛盾、冲突,而这篇没有,有的只是体恤、帮衬、包容。不仅仅是社会底层人群的命运、遭际值得同情,而是他们身上所呈现的乐观、积极、向善的力量,给予我们反思和鞭策。
最后的结尾,更让我们看到了阳光,感到了温暖。
(楚才竞赛委员会)
(来源:楚才竞赛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