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目新闻客户端

吴斌散文|戒酒

极目新闻 2025-02-24 14:49:15

如果不是免疫力下降,病魔缠身,我不会遵医嘱戒酒。但身体稍有好转,酒桌上就又抵挡不住朋友的好言相劝,以“宁伤身体不伤感情”的豪气来一大白。大有不恨我不见刘伶,恨刘伶不见我的豪爽。

一次喝醉酒还磕掉了一颗门牙,说话不关风像聱牙诘屈的文学表述。每次喝完酒回家,大人小孩都嫌厌。死皮赖脸地与外孙女套近乎,总是不受待见地自讨没趣。随后疾疢又复发,只得加大药物的吞服剂量。俗话说,是药三分毒。时刻担心毒素日积月累对五脏六腑的浸润,临床会查出了如次生灾害的并发症。真是不喝酒心里痒,喝了酒身体痒。时不时用经典老电影《南征北战》里小胖子战士的一句台词揶揄自己:“看别人打仗(喝酒)比什么都难受。”好像戒酒不光要看场合,还要凭毅力。一次大学同学聚会时,同学见面诸多情感交集下,我又喝酒了,于是再次住院,中西药结合,内服外敷加针灸三管齐下,坐卧不便,苦不堪言。出院后,我才痛下戒酒的决心,即使是春节吃年饭,也只是喝点饮料而已。

告别了“惟有饮者留其名”的夙愿,阔别了“曲水流觞叹如何”的情绪;豪饮不再,长醉金樽难再续;挥毫无盏,一春茶费知多少。我的一个同事,因长期饮酒,前不久检查出早期胃癌,手术后曾信誓旦旦地说,二年以后,照样端杯。随后的多次化疗,让他身心交瘁,再也提振不起“宁把肠胃喝个洞,也不让感情裂个缝”的豪情了。我三十多年前就因胃溃疡切过胃,老病人安慰新病号,犹如强盗劝拐子洗手不干。以久病成良医的现身说法忏悔,用称药量水的老道经验思过。

酒,本来是做活血通络的药引子。随着生活水平的日臻丰盛,酒成了人们交往、喜庆、办事的主要媒介。而“鱼生火,肉生痰”的淤积,使心脑血管疾病的年轻化趋势越来越明显。酒却成了惹祸的根苗。逢宴必酒、逢酒必醉等众生相衍生了相关的禁酒令。

仿佛在病中开悟,被逼无奈地戒酒,倒成就了我的健康状况优于同龄人。近期体检,除血压稍高一点,其他指标竟无大碍。没有了一醉解千愁的郁闷,少了携酒哭青春的酬答;多了“青菜萝卜保平安”的素淡,增添了“早知清净理”的修为,更激发了“不将今日负前心”的砥砺。

老旧小区改造时,我同步将楼下的架空层也改造成了敞亮的“陋室”。装点书香门第如炳烛之明。上初中的大外孙女按照老师的布置,多次到架空层“采访”我的童年,写下了《外公的童年》。在与我的交流中,发现她对历史不感兴趣,我就利用午饭时间开导她:“中国历史博大精深,中华文化、华夏美德源于历史的长河。学习历史,能增强自豪感;更有不能忘记的耻辱,不了解历史,就不懂知耻而后勇。初中学的是基础知识,就像儿童发育阶段的营养搭配,偏科就等于偏食。”并与她约定,每次上完历史课后,都利用午饭回顾一下老师所讲的内容,也是在帮我弥补短板。一学期后,历史成绩有明显提升。小外孙女则旗帜鲜明,只要我身上不再散发难闻的酒味,就不再到她妈妈面前状告我“死皮赖脸”,还多了些调侃的氛围。作文《搞笑的外公》,经老师指导,还上了省刊。

戒酒以来,多了安分,少了浮躁;多了清净,少了社交。尽管与李太白的“斗酒”无缘,和王羲之的“兰亭”擦肩,但凭文学的初心抵御酒精考验,翰墨芬芳仍然胜过桂酒椒浆。以“白首方悔读书迟”的点滴弥补日月既往,用“莫教憔悴鬓丝多”的虔敬多读诗书。在静好的岁月里,一家三代都有文章发表。大外孙女是同年级第一批加入共青团的初中生,小外孙女的作文《归来仍是少年》,获潜江市第二届中小学生实践教育征文小学组一等奖。和睦人家,不讲门第,但求仁孝;传承时光,不思彰显,但求喜乐;世代同堂,不以物喜,但消尘虑。

(吴斌,中国散文学会会员、湖北省作家协会会员。先后在《速读》《参花》《鸭绿江》《唐山文学》《渤海风》《西部散文选刊》《江河文学》《中华文学》《长江丛刊》《海外文摘》《散文选刊》《散文百家》等报纸杂志发表文学作品二百余篇。著有散文集二部。)

责任编辑:王婷 值班主任:魏曦 

更多精彩报道,请下载 极目新闻

本文为极目号作者或合作机构在极目新闻发布内容,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极目新闻的观点或立场。

报料渠道:拨打24小时新闻热线027-86777777;登录极目新闻“报料”;私信“楚天都市报极目新闻”新浪微博,或关注“楚天都市报极目新闻”官方微信私信报料。

极目全媒体
  • 极目新闻
  • 楚天都市报官方微信
  • 楚天都市报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