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目新闻客户端

百戏归来,武汉戏码头繁花似锦

大武汉 2024-10-13 21:08:34 阅读量:

戏曲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百花园中扎根民间土壤最深、绽放最瑰丽的花朵之一,守护好、传承好、发展好戏曲这一中华文化的瑰宝,才能让这门古老艺术不断焕发出新的生命力。


作为国内闻名的戏曲大码头,武汉于2020年启动实施“百戏工程”项目。在市委宣传部、市文旅局的指导下,市戏曲传承发展研究中心、武汉汉剧院、武汉楚剧院等单位共同整理恢复传统经典剧目20出、传统经典剧目录像40出,完成汉剧名家袁忠玉、楚剧名家于盛乐等21位名老艺术家口述记录,整理撰写文本10余万字。11日晚,“繁花似锦戏码头”百戏工程成果展演演唱会在人民剧院上演,《下河东》《翠屏山》等暌违舞台多年的剧目再度和武汉戏迷见面,让许多老戏迷连声叫好:“好戏又回来了!”

守住根脉,几十年没见过的戏回来了

汉剧《翠屏山》

“呼小将且息雷霆之怒……”由郭洪春演绎的汉剧《下河东》选段,一亮相就引发了戏迷的碰头好。这部剧目是汉剧行当“二净”的经典剧目,在武汉地区已经多年未见。在“百戏工程”项目支持下,武汉汉剧院前往荆州寻访到80多岁的老艺人王文华学习,并查阅了大量资料,才让这出戏得到了抢救性挖掘整理,重返舞台。另一出汉剧“十杂”的经典剧目《马武夺魁》,是武汉汉剧院前往岳阳向巴陵戏传承研究院前辈喻存远学习,经过整理恢复而来。这两出戏的恢复,不仅丰富了汉剧剧目库,对“二净”“十杂”两大行当的传承更为珍贵。

“百戏工程”项目实施5年来,共完成整理恢复传统经典剧目20出,分别是汉剧《下河东》《翠屏山》《收痨虫》《马武夺魁》等10出,楚剧《九相公闹馆》《玉莲汲水》《吕蒙正赶斋》《盘夫索夫》等10出;完成传统经典剧目录像40出,包括汉剧《夜梦冠带》《打花鼓》《秦琼卖马》《丛台别》等20出,楚剧《海舟过关》《贺端阳》《杨绊讨亲》《瞎婆摸包》等20出。5年来,这些剧目陆续立于舞台,还走出了武汉,受到全国戏曲界的关注和肯定。由昆曲移植而来的楚剧《百花赠剑》,是楚剧在“三小”题材之外拓展风格的一出大戏,同样暌违舞台数十年。经过名家夏胜东的传承,由中国戏剧梅花奖获得者、国家一级演员夏青玲主演的《百花赠剑》在今年6月亮相,让武汉戏迷们挤爆了剧场。今年8月底,夏青玲带着《百花赠剑》等剧目在“伶人王中王”戏曲名家巅峰汇中与京剧、豫剧、滇剧、越剧、河北梆子、黄梅戏、昆曲等众多剧种名家同台竞技,最终斩获金奖榜首,得到了全国戏曲界专家和观众的肯定。

薪火相传,21位名家留下珍贵史料

汉剧非遗国家级传承人胡和颜(中)携两代弟子共唱《贵妃醉酒》

年近八旬的汉剧非遗国家级传承人胡和颜,在晚会上携两代弟子毕巍然、吴思雨共唱《贵妃醉酒》,掌声不断。胡和颜说,当年陈伯华大师经常带着学生同台演出,“她在台上怎么演,我们就在旁边看,才能学到真东西。大师常常说,老师教10遍,不如自己在台上演一遍,多演出、多琢磨才能出戏,这是千百年来艺术家从实践中得到的经验”。

胡和颜是第一批参与“百戏工程”的艺术家。2020年至今,她先后传承、录制了《状元媒》《宇宙锋》《三请樊梨花》《秦香莲》等陈派经典代表作。她感叹,虽然陈派艺术流传甚广,但《秦香莲》《三请樊梨花》等剧目也少见演出,更少有影像资料。借助“百戏工程”的实施,她带几代弟子将剧目仔细梳理:“我快80岁了,想将这份宝贵的艺术遗产传承下去的心愿愈发强烈。我希望这个项目能够持续下去,不断挖掘和传承更多的剧目,让汉剧这一古老的艺术形式在新时代焕发出更加绚丽的光彩。”

据介绍,“百戏工程”对胡和颜、袁忠玉、程良美、于盛乐、张光明、张一平等21位戏曲名家进行深度访谈,详细梳理师承源流、表演经验、技术要点等,共整理撰写传承阐释文本10余万字,录制名师传戏访谈近500分钟,做到“一戏一档”,为大武汉戏码头的剧目、表演及历史研究留下了珍贵的资料。

以戏出人,青年演员集体“涨功”

楚剧名家张光明(左)和弟子盛婕演出《瞎婆摸包》

繁荣发展戏曲事业,关键在人。此次演唱会上,由多位汉剧、楚剧青年演员主演的戏曲集锦高潮迭起,不断引发观众喝彩。

武汉楚剧院青年演员陈晓檬,在演出中带来《访友》的精彩片段。“百戏工程”以来,他先后跟随吴波、张光明等楚剧名家传承了《访友》《吕蒙正赶斋》《庵堂认母》《打金枝》《小姑贤》等剧目,是录制剧目最多的青年演员之一。陈晓檬说,经过多部剧目的学习和淬炼,自己的表演更加纯熟,先后获得湖北省戏剧牡丹花奖、中国黄河流域戏剧大赛“红梅奖”等多个奖项,并在《一切献给党》、《向警予》、沉浸式小剧场楚剧《又从西厢过》等创作剧目中担纲主演,“正是因为有这些传统剧目的学习和积累,帮我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才让我有了创作人物角色的能力,更好地进行现代剧目的创作”。

藉由“百戏工程”的助推,余维刚、毕巍然、范琼、陈晓檬、邓雅倩、张雷、吴思雨、邓诗洁等一批青年演员迅速成长,在各类艺术活动和大赛中崭露头角,逐步为江城戏迷和全国戏曲界所熟知。

以戏出人,以戏出功,“百戏工程”守住戏曲的根脉,探索出人、出戏的路径,让戏曲在新时代焕发时代光彩。

繁花似锦戏码头,数风流还看今朝。

(文:王娟 图:曾熙来 肖敏 林康琪 徐凝之)

责任编辑:韦武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