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皖新闻讯 伴随一声清脆的锣响,二胡、中阮也缓缓拉响,演员们从幕后逐一登台亮相,红色题材大型庐剧现代戏《江姐》第一场:看长江正式拉开序幕。2月18日下午,为了庆祝合肥玉兰庐剧艺术团二十岁生日,一场庐剧盛宴正在庐阳区三孝口街道党群服务中心三楼精彩上演。
在现场,大皖新闻记者看到合肥庐剧非遗传承人丁玉兰老人(点击见详细报道),虽然年逾九十但依旧精神矍铄,一边和老朋友、老戏曲迷一同合影,一边安排自己的徒弟,在台上为嘉宾呈现最好的表演。
二十年春华秋实,二十年风雨兼程,合肥市玉兰庐剧艺术团培养了一批又一批的庐剧爱好者。
鲍有凤:已演出不下百场
正在化妆的鲍有凤老人已是玉兰庐剧团的老人了。“从剧团成立的第一天我就入团了,风风雨雨一块走过了二十年。”鲍阿姨说,听庐剧长大的她也曾有机会进入合肥市庐剧团,但因为当时家人的偏见而最终放弃,这也成为藏在心中一致的遗憾。“退休后我在合肥市老年大学学习古典舞,后来听人介绍丁老师也在这里教授庐剧课程后,一下子我就转去跟着丁老师重新学起庐剧。”
随着老年大学的庐剧课程越来越受到欢迎,甚至还会接到一些表演邀请,丁老师便决定系统化、专业化的培养一批庐剧爱好者,于是玉兰庐剧艺术团应运而生。
鲍阿姨告诉大皖新闻记者,庐剧团成立后,每周丁老师都会带她们上一次课,虽然一周仅安排一次授课,但剧团成员们总会自发的聚在一起反复排练。“现在出去参赛或者演出代表就不仅仅是个人,更代表的是庐剧的脸面。”
从刚成立时20人,发展到现在的40余人,中间或有人加入或有人选择退出,但凭借着一腔热爱鲍阿姨始终如一陪伴着玉兰庐剧团成长壮大。
鲍阿姨说,敬老院、中小学校园、合肥周边的乡镇都留下了她们的足迹。“我少说也已经跟随剧团出去演出不下百场了。”鲍阿姨自豪地向记者诉说着她的演出经历,这其中大部分都是公益性演出,并不收取报酬,“我们剧团的同志们大都是六七十岁的老人,现在还去演出,只是想推广庐剧,让更多的人认识、喜欢上我们的地方特色戏剧。”
王继红:希望越来越多的年轻人进入剧团
王继红阿姨正在一旁角落反复默背台词。她虽然是合肥人,但在退休前却从没有接触过庐剧。从刚开始的一窍不通到如今入团17年,虽然不是团龄最久的,但却凭着出色的唱腔和身段,被丁老师委任为剧团副团长。
王阿姨告诉大皖新闻记者,入团这些年自己主演老生和小生,最拿手的庐剧曲目便是《楼台会》扮演梁山伯。“近二十年的时间,我切身感受到了庐剧的发展进步,也对庐剧产生了深厚的感情。希望能有越来越多的年轻人进入剧团输送新鲜血液,让玉兰庐剧团走过下一个20年。”
丁玉兰:自己的付出都是值得的
看着台上弟子和剧团成员的精彩表演,坐在台下的丁老师满眼都是自己年轻时的模样。“庐剧团创立至今是我心血浇筑,看着台上的老朋友们将庐剧薪火相传,我由衷的高兴。”
回想起二十年的一路相伴,庐剧团就像孩子从襁褓中成长,这一路酸甜苦辣个中滋味,只有丁老师自知。“初建剧团的时候,我们一分钱也没有,没有道具没有服装没有排练的地方,大家没有半点怨言。”丁老师回忆着当时的困难,夏天夜晚在公园小树林排练,每人带着芭蕉扇,一边打蚊子一边练戏,如果不是剧团成员对庐剧的热爱,玉兰庐剧团也无法走到今天。
丁玉兰(右二)与现场演员合影。
丁老师告诉大皖新闻记者,她觉得自己的付出都是值得的,“作为庐剧的传承人,我唯一想的便是将庐剧传承推广下去,在这二十周年之际,我也希望玉兰庐剧团能够不断吸收新鲜‘血液’,我现在也老了,团里的老同志们也都七十多了。庐剧的传承靠我们已经远远不够了,年轻人才是我们庐剧发展的中流砥柱。”
大皖新闻记者孙召军摄影报道
编辑许大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