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目新闻记者 徐颖
视频剪辑 徐颖
即将于10月6日19点公布的2022年度诺贝尔文学奖备受关注,今年再次登上英国博彩公司Nicer Odds开出的诺贝尔文学奖获奖赔率榜的中国作家残雪,竞猜排名已经上升到第9名,是该榜单里中国作家中排名最靠前的作家。
残雪
残雪说“我得奖的可能性很小”
极目新闻记者从湖南文艺出版社了解到,湖南文艺出版社副编审、残雪系列作品责任编辑陈小真近日曾致电作家残雪,请她谈及再登诺奖赔率榜的感受。残雪说,“这一次倒不觉得有什么意外,上一次(指2019年)有点意外,因为我消息很闭塞。说明他们已经注意到我了。”被问及觉得自己获奖的可能性有多大?残雪说:“我自己的判断,我得奖的可能性很小。”
残雪说“我把西方文化当成一面镜子”
残雪自2019年受到媒体和大众关注后,不少读者也反映她的作品不是很容易读懂。谈及自己的创作观,残雪说:“我主张的文学,是有哲学底子的,我的哲学世界观、文学世界观都是一致的——主张东西方文化的大融合。而且我坚信这种东西以后读者会越来越多,整个世界都出现了差不多的问题,每个人心里面大概都有这种渴望,就是人和人之间应该相互理解,打破东西方文化长期以来的这种相隔,这是我最高的理念。”
残雪说,她一直都在努力学习西方的文化。因为我自己是东方人,是个中国人,人不可能看到自己的后脑勺,人的后脑勺要通过镜子才能看得见。西方文化,甚至包括所有的世界各种不同的文化都是镜子。所以,她是通过西方文化来更好地了解自己。
残雪说:“西方人自己看自己是非常表面的,因为它不是镜子,我看到的西方文学是一个镜子,看出来是我们自己的民族,我们自己的文学,我们自己的个性。我把它西化了,但是它还是我们自己的。”
残雪作品
多年连续登入诺贝尔文学奖赔率榜
据了解,残雪连续四五年登入诺贝尔文学奖赔率榜,2019年10月曾一度飙升到前三名,与村上春树并列第三名。当年残雪在新浪微博的话题“中国女作家残雪是谁”登上新浪微博热搜,2.3亿次阅读,11万转赞人数,1.6万条讨论,微信公众号10万+阅读量文章上百篇。残雪成为近年来诺贝尔文学奖热门作家。
湖南文艺出版社原创文学编辑陈小真十多年来编辑了残雪以下作品:在《芙蓉》杂志上刊发了残雪四五个短篇小说;残雪七八年来最新的长篇小说三部《黑暗地母的礼物》《赤脚医生》《水乡》;残雪获得美国最佳翻译图书奖的作品《最后的情人》;重点推出两套丛书,一套是残雪近十年的短篇小说集“残雪作品系列”;另一套是“残雪作品典藏版”,残雪大部分作品整理出版,包括残雪长篇小说、残雪经典文学评论、残雪中短篇小说集,还有残雪访谈和散文等。目前为止一共编辑出版了残雪作品25种。陈小真应该是国内编辑出版残雪作品最多的编辑,对残雪作品可谓非常熟悉。
残雪作品
在中国古典自然观里又加入了个性
陈小真说,他发现残雪的作品里有很多自然的、很天性的东西,各种小动物、植物在残雪作品中经常出现,有些动物和植物都会说话,她把植物当成亲兄弟亲姐妹来对待来写。
谈及这种对大自然的态度和自然观,残雪表示,她小说中的自然观和中国古典文化,和《庄子》里的那种生命力的东西比较合拍,“但是也不完全一样,因为跟西方的结合了,我自己认为是重新把我们古老的文化发扬光大了”。
残雪说,中国人本来就是诗意的民族,中国古代诗人的诗意有一个特点,跟大自然融为一体,“我跟古典的有什么区别呢?在融为一体里,并不是自己就消失了,就变成动物植物了,我还是强调人的个性,就是人是大自然里面最高的那一级,下面是动物植物。但是它们跟人像朋友一样,非常和谐。中国古典文化就是强调和谐,不强调个性。我是既强调和谐,又强调个性。”
残雪作品
提倡陌生化的写作,身体先行地创作
作为残雪作品的编辑,陈小真还注意到,残雪小说中的文字,几乎不用生僻字,但就是这些简单的字词组合起来,给读者的却是很陌生的东西、难懂的文学世界。
也有人认为,残雪的作品有翻译腔。对此,残雪表示:“汉语的包容性很大,中国人是最为含蓄的民族,我就可以用这种最简单的材料去表达最复杂、最深刻的那种情感,这是我的追求。”
残雪说,读她的作品,首先需要对实验主义文学有无比的热爱,需要有一种很深的兴趣,发自本能的,并且每天都要坚持。“像那样的人可能就会成为我的读者。”
残雪说,她提倡陌生化的写作,它不是理念先行。“以前西方的哲学有这个弱点,就是喜欢理念先行。我的不是理念先行,我的作品是一种典型的东西文化。我的创作,三四十年的创作都是身体先行,理念就在身体当中,所以我才能三四十年里不断地创新,一直到这么老了还能够创新。”
残雪说,她自己把自己看成一个底层的人。“三四十年始终如一地每天在家里写,是什么样的东西在支撑我呢?那种理想主义的东西始终是我的支撑,要说没有理想的话那就是有神经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