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目新闻记者 郑晶晶
摄影记者 王永胜
通讯员 丁萌 陈斯卉
百年荣耀,普施仁术。从1897年到2024年,武汉市汉口医院历经127年的建设发展,如今已成为一所集医疗、教学、科研、预防、健康管理等为一体的现代化大型三级综合医院,涌现出“全国道德模范”“白求恩式好医生”“我心目中的好医生”等一批先模人物。全国道德模范、全国医药卫生系统先进个人王争艳的“上医之境”,是“百廿汉医精神”的赓续传承。
百廿汉医,向新而行。历时3年紧锣密鼓的建设,该院心肺康复大楼启用在即。这座地上20层、地下3层的新综合大楼,配备了直线加速器、PET-CT等大型高精尖医疗及影像设备、国际一体化的手术间和1000多平方米的消化内镜中心,引入人脸识别系统、智慧物流传输系统等智能化手段,用高科技赋能医院发展,武汉市汉口医院医疗服务能力将实现跨越式提升,为广大居民提供坚实的健康“医”靠。
武汉市汉口医院心肺康复大楼启用在即,医院医疗服务能力将实现跨越式提升
康复医学科
彰显学科优势,推进康复特色化发展
王先生(化姓)近日因痔疮、肛瘘做了手术,术后需要4到6周来康复。然而,在恢复期他出现疼痛、排大便不畅,医生建议他进行综合康复配合高压氧舱治疗。在武汉市汉口医院康复医学科,副主任杨珺为他设计了一周5次的高压氧舱治疗结合呼吸、肠道牵伸训练和饮食结构调整的方案,几天后他便可规律排大便,伤口愈合时间缩短,治疗2周后即康复出院。
杨珺介绍,作为湖北省和武汉市临床重点专科、武汉工伤康复中心、武汉市康复科质量控制中心挂靠单位、武汉地区康复战略联盟牵头单位,该院康复医学科在昏迷促醒、神经康复、骨折术后康复等亚专科领域建设成效显著。在医院整体规划下,康复医学科将于2025年从二七院区回归总院区,升级后的高压氧舱从原来仅能容纳6人的舱体变为可容纳18+4人的大型舱体。未来三年,科室将继续彰显学科优势,积极推进康复特色化发展,做好颅脑损伤康复、脑卒中康复、骨科康复、脊髓损伤康复、盆底康复、儿童康复等工作,成为集医教研为一体的康复医疗高质量发展示范科室,帮助更多患者重新拥抱健康生活。
升级后的高压氧舱
心内科
大力发展亚专科,增强急危重症救治能力
糖尿病患者吴先生(化姓)十余年前曾因心梗装过心脏支架,但未规律服药且烟酒不断,数月前他再次心梗发作,在武汉市汉口医院经急诊绿色通道被紧急送到介入室,心血管内科副主任胡家顺、赵世明为他紧急开通闭塞血管,此后,心血管内科副主任文媛为他制定了“五大处方”(即戒烟处方、药物处方、心理处方、运动处方、营养处方)助力康复,根据他的心肺运动试验结果制定运动处方。经1个月的心脏康复治疗,他顺利出院并遵医嘱进行居家心肺康复,目前已回归工作。
心血管内科主任兰为群介绍,该科是武汉市重点专科,已独立开展三甲医院必备的介入诊疗技术。致力于心肌梗死、主动脉夹层、肺栓塞、严重心衰、心源性休克等危重患者的救治,持续推进胸痛中心、心衰中心、房颤中心、高血压达标中心、心脏康复中心建设。入驻心肺康复大楼后,科室扩容为3层楼,届时该科的心血管急危重症救治、心脏介入、老年与心脏康复3个亚专科既相对独立,又有交叉和融合,更有利于专科和学科的建设和发展,为患者的心血管健康保驾护航。
心内科主任兰为群(中)为患者查房
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
提升救治能力,为患者进行全周期管理
武汉市汉口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作为湖北省、武汉市重点专科,中国康复医学会呼吸康复委员会呼吸康复规范建设达标单位,多年来一直致力于为慢阻肺患者提供全周期管理。
钱爹爹(化姓)近日出现胸闷、憋气、无法行走的情况,该科蔡志芳主任诊断他是慢阻肺急性发作,已是极重度,为他量身定制了药物抗炎治疗、高流量氧疗、床边排痰等的治疗管理方案;医护又为他进行了床边智能上下肢训练、床旁呼吸训练等肺康复训练,助他早日下床活动;康复出院后,爹爹又遵医嘱做好居家康复训练,目前已可以自行下楼了。
“未来搬入心肺康复大楼后,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的硬件软件实现提档升级,住院环境更好,设备更齐全,肺康复训练场地更开阔。”蔡志芳主任说,未来该科还将进一步加强肺康复的规范化治疗和服务,通过中西医结合康复助力患者尽快回归生活。
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主任蔡志芳率团队在查房
神经内科
患者不动专家动,眩晕MDT门诊让患者少跑路
冯婆婆(化姓)最近常无故头晕、想吐、出虚汗,每次都要睡一天,近日,她来到该院神经内科就医,高文勇主任启动了MDT门诊(即多学科合作门诊),神经内科、耳鼻喉科、消化内科和影像科医生共同诊疗后,诊断她患上前庭性偏头痛。患者使用预防前庭性偏头痛发作的药物后,最近再未突发眩晕。
高文勇主任介绍,近年来,该科联合急诊科、放射科、耳鼻喉科、神经外科等组成眩晕诊疗MDT团队,可针对不同种类眩晕进行精准诊断,并给予个体化治疗,让“患者不动专家动”,提升患者就医体验。作为湖北省、武汉市卒中地图单位,该科持续推进卒中中心建设,拥有高效快捷的卒中绿色通道,DNT时间(指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从进入医院急诊到开始静脉溶栓的时间)平均为36分钟,远低于国际60分钟标准。心肺康复大楼启用后,该科服务能力进一步增强,更加有利于脑血管病、头痛、头晕、帕金森、睡眠障碍、认知障碍等亚专科发展。
神经内科主任高文勇为患者做检查
创伤中心
一体化急救与康复,提升患者就医体验
武汉市汉口医院创伤中心于2023年12月通过国家级创伤中心现场评审,被授牌成为“中国创伤救治联盟创伤中心”。几个月前,一名男士因车祸导致多发颅脑外伤、肋骨骨折、肱骨粉碎性骨折,被120送到该院创伤中心就诊,创伤中心、骨科主任冯世波率团队为患者成功进行开颅手术、肋骨复位术、胸腔闭式引流术、肱骨骨折髓内钉固定术,患者转危为安。冯世波介绍,创伤中心以骨科和重症医学科创伤重症病区为主要依托,形成多学科创伤救治团队,每年收治数千例各类创伤患者,其中严重创伤患者近百例。心肺康复大楼启用后,将持续推进创伤中心建设,力争早日成为国家级高级创伤中心。
武汉市汉口医院创伤中心是“中国创伤救治联盟创伤中心”
神经外科主任文明介绍,该科的优势病种是颅脑创伤和脑出血。该院在汉口北区域、二七滨江商务区设有5个急救站,能保证在10分钟内将患者转运到该院。医院一体化开通创伤重症救治绿色通道,缩短患者等待时间,提高急救效率和质量。心肺康复大楼启用后,该科将进一步致力于昏迷患者的促醒康复、偏瘫患者的神经搭桥康复等,为患者提供全方位、一体化的急救与康复服务。
神经外科团队在为一名脑外伤患者做手术
“百年奋进,向新而行。近年来,在医院领导班子和全体职工的共同努力下,医院驶入高质量发展快车道。”武汉市汉口医院党委书记陆华新表示,未来,医院将以心肺康复大楼启用为契机,扩优提质,通过科室间、专科间的深度对接,以点带面谋求新的突破,使专科建设成为医院高质量发展的强劲动力,全面推动高品质医疗建设。同时,不断提升数字化、智能化、舒适化医疗服务水平,助力医院跨越式发展,为健康湖北、健康武汉建设注入新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