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目新闻客户端

守护北方“大水井”——记南水北调中线湖北十堰丹江口库区环保志愿者群体

极目新闻 2024-12-25 20:29:27 阅读量:

极目新闻记者 关前裕

丹江口大坝.jpg巍峨雄壮的丹江口水库大坝(张建波 摄)

72年前,一代伟人毛主席以战略家的眼光,用如椽巨笔勾勒出南水北调宏伟蓝图,书写了共和国跨流域调水的史诗性篇章。

三千里水脉润北国,六十载梦想终成真。2014年12月12日,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正式通水。

这是迄今世界水利史上最宏大的跨流域引水工程。

今年12月12日,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通水十周年。碧绿澄澈的汉江水,从湖北十堰市丹江口一路向北,10年累计调水超过680亿立方米,水质稳定达到地表水Ⅱ类及以上标准,惠及沿线26个大中城市,约1.14亿人口。

南水北调,国之大事,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南水北调,成败在水质。

维护南水北调工程安全、水质安全、供水安全,是十堰市天大的事。

为了一泓清水永续北送,十堰市320万干部群众肩负神圣使命、牢记殷殷嘱托,人人甘当志愿者,个个争做“守井人”。

“不能让一滴污水进入丹江口水库!”这是十堰市干部群众和广大志愿者的坚定决心和庄严承诺!

今年8月13日,在第二个全国生态日来临之际,习近平总书记给湖北十堰市丹江口库区的环保志愿者回信,极大鼓舞了库区守水护水的干部群众:

——“得知十年来越来越多库区群众加入志愿服务队伍,用心用情守护一库碧水,库区水更清了、山更绿了、环境更美了,我很欣慰。”

——“希望你们继续弘扬志愿服务精神,带动更多人自觉守水护水节水,携手打造青山常在、绿水长流、空气常新的美丽中国,为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贡献力量。”

丹江口库区.jpg丹江口水库风景如诗如画(张建波 摄)

巡江护水,志愿者责任重如泰山

这一泓北上的水,就是十堰市远嫁的女儿。碧水北上的岁月,是数十万计的环保志愿者的真情守候和辛勤付出。

目前,北京城区供水七成以上为南水。首都人民喝的每三杯水中,就有两杯来自丹江口水库。

12月16日,记者登临丹江口大坝,极目四顾,坝上碧水万顷,波光粼粼。蓝天白云下,水鸟戏水,自得其乐。

为了中国北方同胞这口最大的“生命之井”,十堰市丹江口库区的环保志愿者,就像是保护自己的女儿,惦念着、巡逻着、监督着,怕她被污染、怕她不清澈、怕她不健康。

“守水护水是天大的事”“像眼睛容不下沙子一样容不下垃圾和污水”……行走在丹江口库区,这样的标语随处可见。

清漂1.jpg环保志愿者在江上清漂(叶相成 摄)

为了守好这一库碧水,曾经祖祖辈辈靠水吃水的渔民“洗脚”上岸,当上了水库清漂护水志愿者,终日与水为伴,风雨无阻。

丹江口市均县镇关门岩村张绪春便是水库清漂护水志愿者中的一位。

张绪春当了32年渔民。

2019年7月,汉江十年禁渔,他不得不改行。后来听到政府部门召集清漂护水志愿者,他赶紧报了名,“我大半辈子守着这条江,骤然离开,难以割舍。现在每天打捞江里的垃圾,让水变得更清,北京人民能够喝上更好的水,我打心眼里高兴。”张绪春说。

12月17日早晨7时,天还没大亮,笼罩在汉江上的薄雾尚未消散。在丹江口市均县镇码头,随着张绪春一声吆喝,清漂船发出隆隆的轰鸣声,船身微微颤动,一时间水波荡漾,三两只水鸟扑棱棱飞起,沉睡的江面一下子被唤醒了。

一叶小舟、一根捞网、一顶草帽、一件黄衣,是清漂人的标配。

船行5分钟,张绪春看到水面上有一个黑色塑料袋。只见他一手抓着船舷,一手伸网,一探身子,就把塑料袋捞了上来。

船行江上,风像刀子,刮得脸生疼。

“天这么冷,为啥这么早就去清漂?”

“习惯了,不把清漂的活儿干完,心里不踏实。”张绪春说。

“现在的补贴够养家糊口吗?”

“一个月1000元钱,勉强够花吧。可是又有几个志愿者是图钱的呢?”

他把志愿者做成了事业,而不是一份临时工。

一阵北风吹过,张绪春忍不住打了个哆嗦。江面泛起的道道波纹,像翻阅的历史书卷,记录下他在江上清漂的年年月月。

与张绪春一样,丹江口市浪河镇浪河口村吴远志也是一名环保志愿者,常年坚守在水上。

吴远志年轻时因为一场意外失去了左手。2020年浪河镇党委组建河面清漂队,他第一个报了名。虽然身体残疾,但吴远志却能用一只手娴熟地驾驶清漂船。清漂船就是他最亲密的战友。

为了救清漂船,他差点搭上自己的左眼。

2021年7月,浪河镇迎来了一次强降雨,河水暴涨。吴远志担心水流太急,清漂船会被大水冲走,半夜冒雨从家中跑到河边。正好看着锚绳要被拉断,他用仅有的右手死死拽住绳索。

由于水流实在太猛,锚绳断裂反弹打在了他的左眼上,船也被冲跑了。大雨滂沱,他左眼疼得无法睁开,仍不管不顾顺着河岸寻找,最终在下游十几公里的地方找到了清漂船。

就医时,才发现视力从1.5下降至0.3,左眼从此损伤。

保护一江碧水北上的责任胜过保护眼睛。

十堰市郧阳区的环保志愿者肖安山、肖树峰是“父子兵”,丹江口市大坝办事处的李荣富、王书焕是“夫妻档”,张湾区花果街的退役军人杨志金做起了志愿巡河的“民间河长”。

……

他们是十堰市320万“守井人”的代表。

2022年,丹江口市成立了“小水滴”守水志愿服务总会,整合360多支志愿服务队,10万余名“小水滴”志愿者常年坚守在守水护水一线。十堰市注册志愿者80多万人,都是保水护水的“小水滴”。

涓涓细流汇成海,点点纤尘积就山。一滴水虽小,却可滴水成河,汇聚成磅礴力量。

治山添绿,志愿者使命高于苍穹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善治国者必治水,治水之道在于治山,治山之道在于兴林。

水的命脉在山,山的命脉在土,土的命脉在树。

山水林田湖是一个生命共同体。

历史和实践均一再证明,青山绿水是相互依存的,不可偏废。青山不常在,绿水不长流。为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既要强调水,又不能忽视山。

植树.jpg志愿者在汉江边上植树造林(张建波 摄)

且看丹江口市如何把昔日的“火焰山”变成了今日的“花果山”。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由于过度樵采及放牧,丹江口市石鼓镇玉皇顶、黄川等村庄石漠化加剧。

一到夏天,光秃秃的山体散发出滚滚热浪,形同熊熊烈焰,当地人称其为“火焰山”,并进一步穿凿附会说唐僧当年来这儿“旅游过”。

“火焰山”总面积8000余亩,处在丹江口水库“临水1公里”生态红线内。当地对“火焰山”的描述更加生动形象:“山山和尚头,处处鸡爪沟;有地尽石漠,下雨泥横流。”

如果不加以治理,“火焰山”造成的水土流失将影响丹江口水库水生态环境。

上世纪90年代初,日本专家考察后断言:这里不适宜造林,将永远成为“不毛之地”。

但当地造林人不信邪,凭着“石头缝里种树”的顽强精神,坚持不懈接力治山造林,保土护水。

丹江口市石鼓镇林业站原站长刘金超是名环保志愿者,今年70岁,至今仍在这座曾经的“火焰山”上义务植树造林。

极目新闻记者站在一处山脊上放眼望去,连绵的裸露山体微微发红,雨水冲刷出一道道沟壑。

从地上抓起一把红壤,里面一半以上是风化后的砾石,小如小米、大如黄豆,踩上去松软如沙。

丹江口市2011年正式启动石漠化综合治理工程。

刘金超带领群众,选择白花刺等本土耐旱耐碱植物,在石头缝里撒种植绿。

环保志愿者、曾任丹江口市林业局造林队长的徐泽成回忆起当年植树造林的场景时说:“我们腰拴绳子在峭壁上凿窝,然后植入钢筋,再运土上山填入树窝,在石头缝里撒树籽。就这样,一株株耐旱的侧柏、大叶女贞等苗木得以种下成活。”

为了增加土壤湿度,他们还研发出一种匀速易控节水滴灌装置,大大提高了树苗成活率,获得了国家实用新型专利。

随着一株株树木开枝散叶,“火焰山”生态环境明显改善,土壤肥力显著增强,当地村民开始在山坡上种植柑橘、石榴等经济林木。整个“火焰山”片区共发展柑橘8000多亩、软籽石榴6000多亩。

如今,“火焰山”成为名副其实的“花果山”。

截至目前,“火焰山”上已累计栽下180多万株树木,植被覆盖率达70%,成为“国家石漠化治理示范区”。

近年来,十堰市把扩绿、兴绿、护绿作为涵养一库碧水的重要举措。通过植树造林、封山育林、退耕还林、林地管护等措施,林地面积不断扩大,全市林地面积增加至2922.39万亩,居全省第一。森林覆盖率达71.82%、森林蓄积量达11865.43万立方米,均居全省第二。

《礼记·中庸》曰: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野生动物是地球上所有生命和自然生态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的状况同人类的生存状况息息相关。”

十堰市首届最美“守井人”袁孝文,常年在堵河源头巡山护林,开展资源调查、生物多样性监测等工作。他最多时一天要走40多公里路,全年巡护里程达6000多公里,被群众和同事称为“铁脚板”。

现在保护区内,多次发现黑熊、豹猫、红腹锦鸡等国家二级保护动物的踪迹。

“守护一库碧水是我们库区人民的伟大使命。”袁孝文说,“我会一直坚持下去,直到我走不动的那一天。我希望有更多的年轻人跟上来,加入‘守井人’这个队伍,接力传递!”

智慧生态,志愿者响应疾如飞翼

桃花水母,因其形如桃花又常在桃花盛开的时候出现而得名。桃花水母对水质、水生态环境要求极度严苛,数量稀少,故又被称为“水中大熊猫”。

“今年丹江口水库已两次出现桃花水母。”12月18日,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公司工作人员秦赫介绍。

今年以来,丹江口水库水质稳定达到Ⅱ类及以上标准,109项水质监测指标中有106项达到Ⅰ类标准,可以直饮,全域水质达到历史最好水平。

不让一滴污水进入河库,是十堰市的极致追求。

丹江口水库拥有1050平方公里的广阔水域,4000多公里的库岸线。如果没有现代科技支撑,仅靠志愿者“赤手空拳”显然是难以胜任的。

志愿者只有与时俱进,将现代科技不断转化成志愿生产力,不断提升志愿服务的水平和能力,才能担当起保一泓清水永续北送的重任。

志愿者宣誓.jpg环保志愿者宣誓守好一库碧水(叶相成 摄)

在过去十年里,借助无人机、卫星等前沿科技,十堰市集“空、天、林、地、水”于一体的水质安全监管防线已构建完成。

“嗡嗡嗡……”12月2日上午9时,在丹江口市凉水河镇柳河口村,一架归巢式无人机起飞,开始了一天的巡库工作。

随着无人机离开机巢缓缓升空,十分钟后,监视器上出现了一个警示画面——凉水河镇中学南侧水面疑似有漂浮物。

接报后,丹江口市凉水河镇党委书记马必云迅速带领护水工作人员,赶赴反映事项所涉地点白龙泉村排查。经核查,该水域存在漂浮树枝,马必云立即安排护水员打捞清理。从接警到处置,前后不到15分钟。

“看似直线距离就几千米,走过去起码要半天。”十堰市生态环境局丹江口分局执法人员张学理介绍,库岸许多地方坡陡林密,开车难以抵达,只能靠步行踩点。如今用上无人机,既减少了舟车劳顿,执法效率又大大提升。

“卫星遥感、云广播、无人机、数字孪生……你能想到的先进技术手段,我们都有!”十堰市水保中心工作人员杨洋对丹江口库区护水的科技手段如数家珍,“通过将‘天眼’与‘人眼’有机结合,我们的工作已进入精准化、智能化时代。”

林中,探头成了“侦察兵”。丹江口市1900余名护林员都可通过智慧林业 APP“打卡”。遇到毁林、火险等突发事件,可以“一键上报”至林管部门,实现快速联动处置。

地下,机器人为管网做“肠镜”。十堰市除引进管道机器人排查管网“跑冒滴漏”问题外,还完善地下雨污管网监测系统,绘制高精度地下管网分布图,在地下排水管网内安装水质流量监测仪,防止污水流进库区。

科技赋能,上天入地,如同有“千里眼”“顺风耳”“风火轮”一般,志愿者能够第一时间发现污染物,并第一时间到达现场、高效处置,把智慧生态的天网编制得近乎完美、堪称传奇。

京堰一体,志愿者奔赴势如云集

志合者,不以山海为远;同心者,不以日月为限。

天下志愿者是一家。

一库碧水,情牵南北。南水北调的水连着京堰两地环保志愿者的心。

南水北调千里调水线上的干部群众,都是志愿者,都是“守井人”。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故莫能与之争。京堰两地的环保志愿者,如同由南至北奔腾不息的江水,南北呼应,惺惺相惜,同向发力,勠力同心。

2023年12月,京堰两地联合发起成立京堰环保志愿联盟、节水爱水护水志愿服务联盟。

如今,北京绿色啄木鸟志愿服务中心、窦珍志愿服务联合会、雷霆应急救援志愿服务队、尹征学雷锋志愿服务队等12支北京公益组织加入京堰环保志愿联盟,先后开展了“饮水思源 感恩十堰”文明河流宣讲活动100余场次,参与市民1.8万人次。

“同饮一江水,京堰一家亲。我们守水护水,绝不让一滴污水入河;我们爱水节水,绝不浪费一滴南来之水。”2024年8月21日,京堰共建“文明河流”倡议活动在十堰市举行,20名京堰志愿者代表饱含深情发出共建“文明河流”倡议。

今年66岁的北京市延庆区张山营镇小河屯村村民贺玉凤,是京堰环保志愿联盟成员之一。近一年来,她先后4次到十堰开展护水活动。“在这里我真切感受到,守护这库清水有多不容易。这是我们每天喝的水,更应该好好保护。”

“山一程,水一程,身向十堰那畔行,饮水思源情;风一更,水一更,南水北调梦已成,携手再出征。”2023年10月,北京市组织水利专家团实地考察十堰市守水护水的各项工作后,站在雄伟的丹江口水库大坝上,远眺一库晶莹剔透的碧水,北京市节约用水办公室主任张欣欣感慨万千,即兴改编了清代词人纳兰性德的《长相思·山一程》,表达京堰两地携手共护一库碧水的美好愿望。

北京十堰环保志愿者成立.jpg京堰环保志愿者联盟成立(张建波 摄)

2021年5月13日,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南水北调工程时深情地说:“你们为了沿线的人民能够喝上好水,舍小家为大家,这是一种伟大的奉献精神,沿线人民、全国人民都应该感谢你们。”

核心水源区湖北十堰与首都北京“千里亲缘一水牵”。

自2014年对口协作正式启动以来,北京、十堰两地以协作项目为抓手,深入推进环保、人才、产业等领域协作及交流,两地合作力度越来越大,“亲戚”感情越走越深。

10年来,北京累计援助资金22.5亿元,支持项目582个。

先后有院士98人次、专家279人次,到十堰开展技术指导,聚焦前沿技术和科研成果落地生根。

十堰与国家工程、国家命运始终紧密相连。这是历史选择和传承,也是十堰应该担负起的政治责任和光荣使命。

过去,十堰骄傲于山:北建故宫、南修武当,“亘古无双胜境,天下第一仙山”举世闻名;十堰自豪于车;东风汽车挺起民族汽车工业的脊梁,“中国商用车之都”的美誉蜚声中外。

而今,十堰幸福于水:一泓澄澈甘甜的汉江水,持续润泽北国亿万人。

汉江,千古奔流不息的人类母亲河。

在十堰市320万人民的精神和灵魂深处,始终有一条情感的长河。坚守着信仰和初心,承载着责任与使命,犹如浩浩北上之水,化水为笔,镌刻成南水北调的精神丰碑!

责任编辑:李伟 值班主任:张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