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目新闻客户端

武汉十多条“卖菜公交”,凌晨进城送来满城烟火气

极目新闻 2024-09-13 00:08:54 阅读量:

极目新闻记者 潘锡珩 康旭阳 黄永进 胡勇谋

通讯员 黄丽俊 涂举学 廖瑜 余利军

42公里、60座车站,串起沿线30多个村落。每一天,武汉市江夏区的J202路公交都会运送百余名菜农进城卖菜。

作为超大城市,武汉70%以上的国土面积在乡村,农村常住人口210余万人。

除了江夏公交,在东西湖区、黄陂区、蔡甸区、新洲区等多个远城区,还有十多条卖菜公交。这些线路不仅为菜农提供便捷的交通出行服务,它更是一条条“民生专线”,一头紧系村民“钱袋子”,一头连着市民“菜篮子”,打通公交服务城乡乘客的“最后一公里”,促进城乡市场有效对接。

7月底至9月初,极目新闻多路记者分头行动,星夜出发,实地采访了这些迎着朝阳向城市进发的卖菜公交,直击热气腾腾的卖菜之旅。

3辆专车提前发,半小时直达城区

215路公交车摆满了菜篮子 (极目新闻记者 康旭阳摄

9月8日凌晨,夜色沉沉,青山区21号公路上不时有重载大货车疾驶而过。

5时10分,武汉公交215路3辆专车已发动,准时从青化路群力村依次发车,间隔2分钟。和其他线路首班车通常只发1辆车不同,215路专车在4分钟内发出3辆车。

“为啥是3辆车提前发,这么早人很多吗?”

看出记者的疑问,随行的车队队长余文一挥手说:“先上车,车上慢慢说。”

5时19分,车辆到达白玉路邹彭湾公交站。站台旁,十多名菜农已在等候。

待公交车平稳停靠后,菜农们或挑着扁担,或提着篓子,或拎着袋子,依次上车,将菜篮子摆放好坐定后,司机徐前旺点火起步,载着菜农们进城赶早集。

这是武汉公交集团专门为青山菜农开辟的“卖菜公交”。

每天5时10分至5时14分,215路3辆公交车依次从公交停保场出发,分别到达白玉路邹彭湾站、白玉路喻家大湾站、21号公路金家嘴站,载上集中在此等候的菜农以及他们凌晨刚从地里采摘来的新鲜蔬菜后,一站直达和平大道红钢城站。这个站点可便捷换乘去往武汉三镇的公交,地铁5号线红钢城站也在公交站边上。

左手提着蛇皮袋、右胳膊挑着菜篓子,从白玉路邹彭湾站上车的李阿姨,今年57岁,是当日搭乘215路的众多菜农中较年轻的一位。“这里面是我自己种的马齿苋,那边篓子里还有丝瓜、苦瓜。”她打开袋子向极目新闻记者介绍,家里种了一亩多蔬菜,一家人吃不完,菜长得好时就摘了进城去卖,一周卖两三次,每次能挣百余元,“丝瓜、苦瓜就快过季了,马上开始挖地种白菜,下半年主要卖白菜、菠菜、茼蒿。”

李阿姨说,村民们都知道215路每天早上有3趟“卖菜公交”,她也是听说有专车后才决定进城卖菜的。一传十、十传百,坐专车进城卖菜的村民越来越多。

年过七旬、家住同兴村的周爹爹,则挑着自家种的苋菜、莲蓬、藕带去武昌三角路卖,同行的还有两位同村的菜农邻居。周爹爹告诉极目新闻记者,他进城卖菜十几年了,往年是一年四季都卖,现在年纪大了只卖夏天一季,卖得好的时候一天能收入两三百元,一季能挣近2万元。

“十几年来一直都是坐公交,这些年越来越快。”周爹爹说,每天最早的一班215路是卖菜专车,不仅发车时间早,而且中途不停靠,方便得很。

5时45分,首趟215路公交车到达和平大道红钢城站,菜农们拎起菜篓子、挑起扁担准备下车。司机徐前旺将车靠站台停好后,来到车门口给菜农们搭把手。

“徐师傅是个好同志咧!一大早开车子把我们顺顺利利带到城里,下车还给我们帮忙。”一位菜农婆婆下车后连声赞叹。

另外两趟从喻家大湾和金家嘴出发的215路公交车,也陆续到达和平大道红钢城站。菜农们刚下车,514路便到达站点,去往徐家棚的菜农们又赶忙挑起担子换乘。

从金家嘴站上车的刘婆婆,要去汉口二七路赶早集,在红钢城下车后,她坐在公交站台的椅子上等待555路的到来。

她面前的篮子里,装着新鲜的豆角、茄子、苋菜,上面的露水还未完全蒸发。

刘婆婆说,她卖了20年菜,几乎每天都坐公交车进城,凌晨2时起来摘菜,5时多搭上公交车,6时10分就能到汉口二七路。“早些年也是坐公交车进城,但是时间上晚一些。卖菜就是为了赶早集,去晚了就没生意了,215路这趟专车开通后方便多了。”刘婆婆说。

为何要开通“卖菜专车”?

武汉公交集团第六营运公司12车队队长余文介绍,215路公交车首班车正常发车时间是早上5时30分。没有开通“卖菜专车”前,上班的年轻人、上学的学生和挑着扁担的菜农们,都来赶早班车进城,菜篮子占着车厢过道容易引发矛盾。

“2013年1月,我们开通首趟215路‘卖菜专车’,点对点接送菜农。运营中发现,来乘坐专车的菜农越来越多,于是我们又在2016年2月增加2辆专车。”余文介绍,现在,3辆215路“卖菜专车”每天早上定时发车,分别在邹彭湾、喻家大湾、金家嘴接上菜农,中间不停靠,一站直达和平大道红钢城站。菜农们不仅能更早进城,人有位置坐,菜也有足够空间摆放。

关闭车内灯光,他让菜农们能短暂休息

H85路公交车起点站,菜农排队准备上车(极目新闻记者 潘锡珩摄

9月4日凌晨2时许,记者驱车来到武汉市东西湖区新沟镇王家涡子村。

菜农王汉生和李焕梅已戴上头灯,一头扎进地里,开始埋头采摘。

“现在苕尖正新鲜,每天要摘几十公斤。”李焕梅手上动作十分熟练,小剪子咔嚓几下,然后用橡皮筋一捆,苕尖打包好后仿佛一束手捧花。

茄子、丝瓜、豆角……2个多小时不停歇地采摘下来,老两口衣裳几乎湿透。眼看着时间到了4时30分,他们将装满蔬菜的大筐搬上三轮车,向H85路起点站荷新路新沟闸站驶去。

此时夜色依然浓重,站台上,一筐筐、一袋袋各色蔬菜已经站好队列。

78岁的张大爷家住汉北河彼岸的汉川市,得知相邻的武汉市东西湖区新沟镇开通了方便卖菜的专线公交,他每天深夜步行一个多小时来到这里,就为了将自家吃不完的蔬菜卖出去。

“以前不方便进城卖菜的时候,我们主要是把菜卖给中间商,但价格起码要低一半,有时候量太少了菜贩还不收,我们吃不完的就只有烂在地里,很可惜。”张大爷说。

H85路开通后,每天5时30分发车,但一起乘车的还有学生和上班族,他们的菜筐菜篮易影响到其他乘客乘车。张大爷说,自己也感到有些过意不去。而且,经过一站站停靠,到达东西湖中心城区已经7时多,这对于卖菜来说已经不算早了,错过了第一波销售高峰,带去的蔬菜有时要到下午才卖得完。

H85路司机宋程得知菜农们的难处后,就想着能不能专门给菜农们开一趟专车,提前将他们送到城里卖菜?这样的想法很快得到了公司肯定的答复。

7月20日,H85路惠农专线正式开通,开班时间提前到5时,停靠站点减少到3个,行驶时间缩短近半。

记者全程坐在这趟惠民专线车上,单边运行1小时左右,司机宋程驾驶车辆以时速45公里左右匀速行驶,并体贴地关闭车厢内灯光,就为了让菜农们能短暂休息一下。

6时许,车辆到达东吴大道三秀路站,不远处就是蔬菜便民集散地。李焕梅在老位置熟练地支起摊位,一把把鲜嫩的蔬菜很快吸引市民上前。1个小时后,她带去的近30公斤蔬菜已销售大半。

“多亏了这趟专车,不然我们也没办法这么方便地把菜卖出好价钱。”李焕梅粗略一算,平均每天能卖两三百元,一年可以收入四五万元。

司机宋程也正在和车队商量,在即将到来的蔬菜销售旺季,怎样将车子开得更符合菜农期待,为他们增收。

最早出发的26路,4时30分发出首班车

26路公交车上,菜农们笑逐颜开(极目新闻记者 潘锡珩摄

9月9日凌晨4时20分,武汉市蔡甸区成功大道的公交停车场一片寂静,只有一辆26路公交车亮着灯,司机正在进行发车前的各项准备。

“我们恐怕是武汉市开班最早的公交线路了。”武汉公交集团第三营运公司26路副队长徐智勇说。

与此同时,66岁的菜农张林华和丈夫,已经驾驶着电动三轮车,将30多公斤各色蔬果运送到这里,准备搭乘头班车进城卖菜。两只硕大的红色塑料筐内,香瓜、茄子、毛豆装得满满当当。

“前几年我们在外打工,4年前回家种地卖菜。”张林华性格开朗,声音洪亮,“感谢好政策,老年人都办理了优待证,坐公交车不要钱,相当于每天多卖了几把菜。”

69岁的田少全带了一麻袋芋头进城销售,超过了40公斤。自从60岁从一家搅拌工厂退休后,作为农民的儿子,他也回归田园生活。“孩子们都很孝顺,经常给我钱,但我就是闲不住,趁身体还好,家里几亩地荒着也可惜,就种点菜进城卖。”田少全说。

在26路从起点站开出的短短几站路上,几乎每站都有菜农带着大包小包的新鲜果蔬上车。车厢里,很快就被麻袋和菜筐占满,司机孙利刚提醒他们将货物码放整齐,给乘客通过留出通道。

车辆一路向东,迎着朝霞行驶,天色也渐渐亮堂起来。5时56分,车辆抵达汉阳大道好美家站,第一波菜农集中下车,“我们去王家湾卖菜!”10分钟后,车辆到达汉阳大道麒麟路站,车厢内的菜农几乎全部下完。

跟着菜农们的小拖车,记者来到麒麟路上的一个农贸市场。张林华和丈夫各自摆开一个摊位,吆喝着叫卖,很快吸引市民上来挑选。

武汉公交集团第三营运公司26路副队长徐智勇说,此前,他们开行的26路公交车正常开班时间是6时。为服务菜农进城卖菜,他们提前到5时30分开通一趟“卖菜专车”。后来,随着菜农和其他通勤乘客越来越多,这趟专车总是爆满。不久后,又在5时45分加开了一趟车,进城的车厢从此不再拥挤。

此后,26路与266路合并,并将终点站从铁铺延伸到张湾。为让沿线菜农保持上车时间不变,线路将开班时间又提前半小时。由于线路延长,菜农们乘公交的时间也越来越早,26路不得不再次优化调整,将首班车提前到4时30分,这也让26路成为全武汉开班时间最早的“卖菜公交”之一。

十多条“卖菜公交”,清晨沸腾城市烟火气

在新洲区,公交232路将正式开班前的“放空车”变身“卖菜专线”,专门运送赶早的菜农们。

9月6日凌晨4时30分,极目新闻记者来到武汉阳逻客运站,陆续有菜农骑着电动三轮车赶来,他们要搭乘最早一班232路公交车,将新鲜蔬菜运到城区菜市场售卖。

以前,搭乘这趟车的菜农时常因为菜篮占道而遭其他乘客投诉。“菜农也是乘客,我们都要服务好。”线管员朱栋说,每天凌晨4时20分,232路会先从阳逻放空一班车开往新荣,作为线路另一端6时开班的始发车。于是,线路想到一个办法——旺季时,4时20分的“放空班次”先带一批菜农进城。就这样,“放空车”实现了一车两用,菜农们也把车厢让给了其他乘客。

在黄陂区,由黄陂钓台道新客运中心开往金银潭公交枢纽站的295路公交,自2012年开线以来,12年如一日,在每天凌晨将沿线的菜农送往盘龙城的农贸市场。

9月5日凌晨4时,记者驱车出发前往黄陂钓台道客运中心公交枢纽站,实地感受了这趟特殊的“卖菜公交”。

从西寺大道到川龙大道间,每站都会上来一两个挑着担子或拎着大袋新鲜蔬菜的菜农。在西寺大道辛店站上车的罗师傅,一上车就点赞295路:“头3班车,基本上都是5分钟一班,方便得很。”

“都是经常坐车的,早就熟络了,谁在哪站上,谁在哪里下,我都清楚。”开了十余年295路的司机汪焕说,由于乘坐头班车进城卖菜的多是六旬以上的老人,天气好时,最多时一天车上能有20多位菜农。

在武汉,这样服务菜农进城、助力乡村振兴的“卖菜公交”线路还有很多:从江夏出发的J202路、910路、928路、906路等;从东西湖区出发的H85路等;从蔡甸出发的26路;从新洲出发的232路;从黄陂出发的265路、295路等;从青山出发的215路等。这十余条“卖菜公交”戴月出行,与朝阳赛跑,只为将菜农尽快送达热气腾腾的江城早市,守护民生烟火。

责任编辑:王婷 值班主任:张欣 校对:苏新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