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目新闻记者 刘毅 见习记者 舒隆焕
提起罗盛教,人们都会想起小学语文课本中,那个跃入冰窟,为救落水朝鲜少年而牺牲的志愿军战士。
9月17日,第九批88位在韩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遗骸在沈阳抗美援朝烈士陵园安葬。70多年前,他们跨过鸭绿江,奔赴朝鲜,以血肉之躯誓死保卫祖国,罗盛教也在其中。
新化县罗盛教纪念馆
17日上午,极目新闻记者探访了位于湖南省新化县的罗盛教纪念馆。听闻又一批志愿军遗骸归国,罗盛教的弟媳陈纯老人几度哽咽道:“70多年了,牺牲在异国他乡的志愿军英魂终于回到祖国的怀抱。”
“他永远活在中朝人民心中”
17日早晨,一缕阳光透过云雾洒向新化县城,资江河畔的罗盛教纪念馆庄严肃穆,不时有人进馆参观,缅怀先烈。“罗盛教烈士的事迹,在新化县早已是家喻户晓,代代相传。”当地群众向极目新闻记者说道。
1985年4月22日,在罗盛教烈士诞辰54周年之际,罗盛教纪念馆落成开馆。纪念馆展厅内,一幅幅图片、一行行文字,讲述着罗盛教不平凡的一生。
1931年,罗盛教出生在新化县一个普通农民家庭。由于家境贫寒,11岁才上小学。新中国成立后,罗盛教报名参军,被送到湘西军政干校学习。
纪念馆内,罗盛教的雕像
1950年,罗盛教被调到某部文书训练班学习,之后分配到47军141师直属侦察连任文书,参加湘西剿匪。1951年,罗盛教加入中国人民志愿军,奔赴朝鲜。1952年1月2日清晨,因勇救不慎掉入冰窟的朝鲜少年崔莹,献出了宝贵的生命,年仅21岁。
罗盛教纪念馆,张树全介绍展厅情况
“纪念馆开馆的第一天,我还在读小学四年级,当天我戴着红领巾在罗盛教烈士雕像前献花,敬礼。” 纪念馆馆长张树全是听着罗盛教烈士的故事长大的,如今成为罗盛教烈士事迹的传播者。“罗盛教是中国人民志愿军一级爱民模范、伟大的国际主义战士。”张树全说,70多年前,罗盛教牺牲在朝鲜,但他永远活在中朝人民心中。
“他的精神一直影响着我们”
罗盛教跳进冰窟勇救落水少年不幸牺牲的感人事迹,迅速传遍全朝鲜,朝鲜为其进行了国葬。从此,长眠于他为之战斗的第二故乡,永远陪伴在朝鲜人民身边。
1952年2月,中国人民志愿军领导机关为表彰罗盛教伟大的国际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为他追记特等功,并追授“一级爱民模范”称号。1953年6月,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追授他一级国旗勋章和一级战士荣誉勋章。罗盛教献身的栎沼河改名为“罗盛教河”,获救朝鲜少年的家乡石田里改名为“罗盛教村”,安葬他的佛体洞山改名为“罗盛教山”。
罗盛教勇救朝鲜少年画作
罗盛教的日记(复制品)
罗盛教牺牲了,但祖国从未忘记他,中国人民从未忘记他。2019年9月,罗盛教的弟媳、年过七旬的陈纯走进人民大会堂,领取国家授予罗盛教烈士的“最美奋斗者”荣誉奖章。
罗盛教的亲属、弟媳陈纯老人接受极目新闻采访
17日上午,极目新闻记者在纪念馆见到了陈纯老人。听闻又一批志愿军遗骸归国,已过古稀之年的陈纯老人几度哽咽,“70多年了,牺牲在异国他乡的志愿军英魂终于回到祖国的怀抱,祖国强大了,没有忘记他们。”
“罗盛教牺牲了,但他的精神一直影响着我们,他身后也涌现出了更多的‘罗盛教’。”陈纯说。
“讲好英雄的故事是责任”
英雄,不能淡忘,历史,常写常新。2021年,新化县知名作家、教师袁杰伟发表了一篇3万多字的报告文学。
“因为我是一名教师,新时代下如何向青年学生讲述罗盛教烈士的故事,讲好志愿军故事,我一直在思考。” 袁杰伟告诉极目新闻记者,在撰写3万多字的报告文学过程中,他认为罗盛教烈士的事迹就体现在“热爱”两个字,热爱祖国,方能保家卫国,热爱生命,才会飞身跃入冰窟勇救朝鲜少年,这正是当代青年学生需要学习的。
罗盛教纪念馆展厅
在探访中,极目新闻记者了解到,罗盛教纪念馆已是闻名全国的“红色旅游”打卡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廉政文化教育基地。
“罗盛教是新化人的骄傲,讲好英雄的故事是我们的责任。”张树全表示,他们也在积极地探索,创新方法,积极拥抱互联网,不仅要让更多的青年学生了解罗盛教,更要向全国人民讲好千千万万志愿军的故事。